新华网济南3月3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周科 王阳 胡林果)清明节前夕,网曝“山东一村庄自建丧事大厅,村民丧葬费从数万变两千”的消息格外引人关注。这个村庄倡导的丧事从简、“厚养薄葬”之风有什么启示? 3年前定下规定:丧事三天变一天
近日,记者来到山东莱芜市下水河村采访了解到,以前村民办丧事“披麻戴孝烧纸钱,花圈纸扎排成行”,还要大摆酒席宴请,有村民一场丧事办下来花费近10万元。如今,丧事一律从简,攀比之风不再,善待老人、孝敬父母也蔚然成风,甚至有村民仅花1000元就可办好丧事。
“我们村从2013年开始推行丧事简办多项规定,村里专门成立了治丧委员会,还建起了一座告别大厅。”下水河村党支部书记郑传尧说,该村有566户、1675人,目前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8万元。为了减少村民的经济负担,倡导文明新风,村里定下丧事简办规定,并制定12条治丧章程。
于来峰是下水河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定下这些规定后,红白理事会将安排丧事协助人员,全程操办报丧、打坟、内柜、外柜、举重、火化等事宜。此外,丧事实行三天改为一天;不破孝,一律戴白花;不开赏钱,花圈随礼不送烟;吃大锅菜,不成席;下午两点开追悼会。村里建设的告别大厅,设置餐厅、厨房、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丧事一律在告别大厅办理。
“自实施丧事简办以来,全村共办理了9桩丧事,每场丧事办下来平均花费在2000元左右,为村民节省费用近10万元,村民普遍反映这样做可以省心、省事、省钱。”今年63岁的下水河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周长训说,目前全村566户都签订了丧事简办协议书,所有丧事都交由村红白理事会办理。现在大家都会按照这个规矩来办丧事,村民节俭办丧渐成风尚。
村民:办丧不再那么累 孝心重在赡养上
记者采访发现,下水河村之所以能在短短3年时间刹住丧事攀比的陋习,除了治丧委员会定下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的牵头操办外,村民都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厚养薄葬”的理念开始内化于心。
在下水河村告别大厅,于来峰告诉记者,“原来办丧事送一个花圈得(还)一条烟,一盒烟7块,光花圈这一项就接近小万元。现在花圈随意,不管好的坏的,近的远的,一盒烟也不给了,这替群众节省了不少钱。”
“最主要的是,丧事从简减少的是铺张浪费行为,而主要礼仪程序仍然没有丢,村民对逝者表达的一份缅怀还是保留了下来。这些都是大伙最愿意接受的现实。”于来峰说,“破除了陈规陋习,村里还倡导我们把孝体现在逝者生前,形成文明节俭、至孝至善的社会风气。”他还表示,如今葬礼上挣面子的心态少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把孝心放在老人的赡养上。
专家:加强引导 破除丧事攀比陋习
在我国农村传统的礼仪习俗中,生死是一件大事,已流传几千年的丧葬习俗更是人们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也是亲人和朋友之间寄托情思、增强联络的重要纽带。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地方大操大办的丧葬攀比陋习越来越盛行,甚至有人为此费心劳神、借钱办丧,最终还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丧葬习俗是人们表达孝心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生者对逝者表达尊敬的方式,具有一种教化功能。”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张孝德说,这种礼仪使亲人之间的感情再次得到释放,让兄弟姐妹之间进一步加深互助的感情。但是随着丧事攀比之风盛行,原本具有教化功能的丧葬礼仪本身被弱化了,这就需要外力做适当干预。
张孝德表示,下水河村倡导的丧事从简之举能取得村民的支持,是因为有红白理事会这个第三方的引入,解决了大家不断加码的面子问题。“要刹住丧事歪风,地方政府就要主动作为,对农村丧事消费进行正面引导,尤其是推行制度化管理来规范大家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