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郭 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周陵祭祀大典在陕西省咸阳市周陵景区举行。来自山东、河南、北京、天津、河北和陕西等地区的姬姓宗亲100余人及游客和周边村民1000余名在咸阳周陵参加了祭祀大典。
周文、武二王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他们同三皇五帝并称为缔造中华文明有卓越功德的明君圣主。周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源头,对后世几千年的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影响深远。素有礼仪之邦的华夏民族,真正意义上是从周开始,周礼制度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完善的政治、文化体系的建立。圣人孔子更是十分推崇周礼文化,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自汉武帝(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开始倡导祭奠民族先祖,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自乾德初年(公元960年)赵匡胤祭陵诏书发布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周陵的陵园,在明、清多次重修的基础上,经过1929年、1934年两次大维修和扩充之后,营造了可与山东孔林相匹的圣地、被称为“咸阳祭周,曲阜祭孔”的祭祀和游览胜地。
随着国家的经济繁荣富强,海内外华侨寻根问祖蔚然成风。周陵的祭祀礼仪,经过2100多年的传承,形成了内涵丰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清明祭祖,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
清明祭祀周文王和周武王,继承和发展周族先祖后稷和公刘开创的农耕文化,建立分封制统一国家的功绩,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民族统一的思想与文化。周陵的存在,是作为“民族先祖”的表征而存在的,真正吸引我们的,是作为一种民族统一于民族文化的象征,所赋予我们的是中华民族的聚集力。三千多年以来,中华土地上的各族政权,无不对他们尊崇备至。周文王、周武王、周昭王等人也就成了华夏子孙共同崇拜的偶像,受到各代人的以祭祀方式表达的敬仰和怀念。我们一定要正视周陵的现实,人文资源丰厚的现实,让其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来自山东、河南,北京、天津、河北的姬姓代表,来自陕西各地的姬姓代表,周陵文院、咸阳各界代表、华夏姬姓文化陕西研究会敬献了花篮。华夏姬姓文化陕西研究会会长姬虎成先生恭读了祭文。
祭祀大典结束后,10余位书画家挥毫泼墨,现场为群众义写近百幅作品,凤凰歌舞团进行了精彩的歌舞、锣鼓等表演,政协委员董学武为群众讲解了周礼文化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