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虎 时评作者
火车站具有公共属性,过度商业化扰乱了乘客正常的候车、乘车环境,是过犹不及,消解了公共服务的民生底色。
近日,新京报记者通过实地调查曝光了北京南站候车厅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对外宣称总计5000个座位,可容纳万余名旅客的北京南站,最近三四年,衣食住行各类商铺已经从车站外围“入侵”到了车站的心脏地带。在二楼直线距离50米的候车空间里,位于二楼候车厅检票口两侧及大厅中央位置的商铺共有58家,如果再加上两侧靠墙位置的商铺,一共有88家,南站有过度商业化迹象。
北京南站是否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或许只有去过几次才能感知得到。至少就我的经验而言,报道中提及的“进站需在商铺间穿行如走迷宫”、座位“消失”等问题,并非夸张之辞。为避免站太久,我一般也都会卡着点进站。
火车站为平衡收支,进行适度的商业开发,也是一种自我“造血”,本没有问题。但火车站商业开发也有一条“红线”,那就是不给乘客“添堵”。实际上,在火车站内经营商铺,也是基于供需关系下的市场行为,火车站抽取佣金,商铺赚取利润,乘客能便捷购物,是普惠之举。
但也要看到,火车站作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设施,具有公共属性,提供舒爽的乘车、候车环境,是公共品的应有之义。过度商业化扰乱了乘客正常的候车、乘车环境,是过犹不及,消解了公共服务的民生底色。何况,从法理上说,乘客购买车票相当于与铁路部门签订乘车合同,铁路部门有义务提供良好的乘车与候车体验。
而且,商业规模过大挤压乘客候车空间,也已经涉嫌违规:《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明确规定,普通候车室当中,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1㎡。报道称,北京南站的人均使用面积小于这个数字。对此,虽然站方声称要进行整改,但怎样整改,整改效果如何,也需观望。
随着铁道部改为铁总,铁总的市场化改革从未停歇,比如列车招标冠名权,铁路客票票面广告公开招商。但坚持市场化运营,并不意味着无限商业化,也不能忘了铁路的公共属性。此前长沙火车站“候车室空调不开,乘客吹空调需交钱”,就被批忘记“民生本分”。后经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地方火车站都有过度商业化、压缩基础服务开支的行为。这或许说明,北京南站的过度商业化问题,在铁路系统是一种普遍的存在。
火车站可以商业化,但若用力过度,不只给乘客带来不便,也降低了商业效率。如果火车站商铺过多,让很多乘客逗留时间过短,其实也减少对商铺商品的消费。所以,火车站店铺过多,未必是最优的商业路径。有关方面对北京南站的问题,莫止步于媒体报道之后立刻整改,对铁路系统来说,如何最大化地兼顾公共利益与商业,则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新命题。北京南站现在已经表示,接下来将裁撤优化商铺,释放候车面积,增加座椅100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