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 时评作者
今年前9个月,北京、上海、江苏等9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10.7%。一些企业提出:调高工资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是不是与“降成本”的大方向背道而驰?也有专家担心,工资增长过快,可能促使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来降成本,最终不利于劳动者。
如果按照这样的套路去分析,所有企业都应当停止涨工资,因为员工工资的增长,必然会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继而影响企业的效益。但是反过来看,如果企业不给员工涨工资,那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给老板挣钱、让老板发财吗?退一步讲,在目前的情况下,就算不给员工调资,企业就能盈利、老板就能发财吗?我看也好不到哪里。
其实,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决不只是员工工资的问题,把企业降成本狭义到给员工调资,显然是认错了方向、找错了对象。应该说,劳动者收入增长过慢,未必不是导致企业劳动生产率下降的原因之一,而这又进而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增长方式落后。“大锅饭”期间,员工每天上班的时间比现在还长,可是,劳动产出很少,就是因为有了奖金、涨了工资,才使得劳动者的积极性得到发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为什么到了今天,还会把给员工调资当作是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呢?
不知道有关专家到底是站在什么角度,得出“工资增长过快最终不利于劳动者”的结论。劳动者的工资涨得再快,还能比得上房价?从2003年房地产市场放开到现在,也就十多年时间,多数地方的房价涨了5倍以上,而这期间,员工工资上涨速度至多只是房价的五分之一。而随着商品房价格的不断攀升,房价基数的不断扩大,员工工资所能购买的商品房绝对量则在急剧下降。过去一个月的工资大约能买到1平方米房子,现在一个月的工资可能只能买到半个平方米房子,房价高的城市,可能一年的工资也只能买1平方米房子。就是这样的工资上涨速度,也算快,也算影响企业的发展?
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到现在,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整体上是员工工资上涨速度的两倍,企业用地价格则不知上涨了多少倍,同时,各种交易成本、融资成本等,也是成倍增长。不去分析这些方面的成本因素,却动辄把眼睛盯在员工工资的调整上,总指望用“劳动力红利”来维持企业的利益,而相关部门、银行等则该收的继续收,该涨的继续涨,该乱收的继续乱收,如此一来,企业的日子自然难过了。
比如,银行通过各种非正常手段,大幅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并通过上市让一些国外投资者赚得钵满盆溢,为什么不去分析这方面的原因,不去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给企业发展和员工调资留下空间,却始终想打员工的主意,在劳动者收入方面做文章?这显然不是发展经济的目的,也不是以民为本的体现。
中国居民的收入其实是比较低的,实际购买力则更低。同时,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也不高,如教育、医疗等都需要大笔大笔的开支,都会让广大居民无力消费、不敢消费。而没有消费,哪来发展带来的成果享受?别的不说,一个普通家庭为了买房和还月供,生活水平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再有孩子上学、有人生病等,有的家庭就无异于陷入了贫困状态。
眼下,全国上下正在为扶贫伤脑筋,如果不稳步有序地给员工涨工资,可能就会出现贫困人口没脱贫多少,新兴贫困人群又出现了。一些中等收入者其实很脆弱,很容易就返回到低收入者甚至贫困人群当中。特别是今年以来,一些地方房价又出现了快速上涨的势头,更让一部分人群成为了“负翁”,他们实在没有多少其他方面的消费能力了。
所以,当我们面对企业降成本的重大任务,切不要只把眼睛盯在员工工资上。员工工资确实是成本上升的一个原因,但这个原因是必须有的,也是必须坚守的一个发展目标,而不是负担。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是房价和地价的过快上涨,是融资成本、交易成本等过快增长。企业降成本难,不要再拿员工调资说事,如果其他方面的成本能够有效降低,其实就够企业和员工乐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