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昨天午后,一条“山东24小时”发布的信息刷屏网络:“27日凌晨,一位读者反映,当天凌晨时分,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辆满载着近百名青岛籍乘客的摆渡车,差点撞到了一架大飞机上!当时,摆渡车司机紧急制动,全力踩下了刹车,全车乘客几乎都失去平衡摔倒了,其中一名女子受伤比较严重,摔倒后就起不来了。”
距10月11日虹桥机场2架客机3秒惊魂事件仅隔一个多月,这条信息无疑又吓出众多网友一身冷汗。然而昨天傍晚,来自东方航空的官方微博发布辟谣信息称,媒体报道的“摆渡车辆险撞飞机”不属实。据调查,报道中提及的摆渡车当时按照规定在行车道内行驶,速度正常,符合安全管理规定。东航早先的回应则表示,“11月26日晚间,一名旅客在摆渡车上摔倒受伤,东航随即启动应急程序,连夜陪同护送该旅客去医院,协助进行治疗。目前旅客情况已好转。”
没事就好。这是对任何一条生命而言的。但是,这一天、这一刻的没事,并不表示什么都好。比如浦东机场的这趟摆渡车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它刹车在什么位置?与跑道上疾驶的飞机相距多少?为什么摆渡车上近100名青岛乘客“都坚持没有上飞机”?“速度正常、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的这辆摆渡车,又何以一脚刹车差点摔倒一车乘客,并且能够造成其中一名女性乘客“受伤比较严重”?既然东航表示“随即启动应急程序”,为何伤者在车上“整整待了快一个半小时”,并且引发乘客的抗议?
太多的质疑,并非铁定浦东机场这场纠纷背后一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重大险情,而是对于东航的回应与辟谣,还有太多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雾霾没有散尽。“山东24小时”的发布,似乎不仅有图有细节,而且给受众提供了一个与虹桥机场近似的惊魂场景。而东航的发布,不仅内容概念化,而且因为表述形式缺乏细节的官样化,使得受众在新一轮的信息传播中不仅没有释疑,反而更不放心。人们担心的是,这样的空洞表述背后,会不会还有藏着掖着的细节不宜公布?会不会因为前不久对于虹桥机场责任事故的重罚,使得又一场可能存在的事故被大事化小?
正确的回应,不仅应该告诉人们什么都没有发生,更应告诉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生、社会信息的错误在哪里、真相是什么。如此,才能消除吃瓜群众的基本疑虑。这是从回应与辟谣的技术层面来分析的。经验告诉人们,东航的回应与辟谣,之所以出现技术层面的不到位,不排除本身所掌握的细节,已经很难支撑平安无事的结论,所以难免出现这样的语言苍白与乏力。那么,既然东航的言词不能足以自证清白、不能足够消除疑虑,那么,东航的发布,就需要更高层面的监管部门来鉴定;事件的真相,也需要更高层级的安全监管机构来调查。
同时,“山东24小时”与“东方航空”截然相反的发布,不仅牵涉到到底有没有惊魂一刻的又一场重大安全隐患问题,还牵涉到到底有没有谣言的存在以及谁是谣言的制造者的问题。是谣言,追究制谣者的法律责任;是险情,追究制险者的法律责任。航空安全的事,不能像东航的回应一样马马虎虎、轻描淡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