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昨天,“冲锋鸡”首家报道1998年贵州凯里悬案,引发各方关注,“采访本”独家对话首报记者刘佑清,揭秘18年悬案采访调查背后的故事。18年来,专案组未撤,最终在指纹录入时锁定嫌疑人——凯里正科级干部黄德坤。
昨天,一个名叫“贵州都市报冲锋鸡”的微信公众号刷屏,“冲锋鸡”是什么鬼?它不是一只平凡的鸡。这只“冲锋鸡”,冲在1998年贵州凯里悬案报道的最前方,一鸣惊人。
18年前,在贵州凯里,接连发生两起命案,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大十字派出所所长被杀、配枪消失,中国银行凯里支行行长乐贵建一家被灭门、多处刀伤、枪伤,惨不忍睹。18年后,这两起大案,终于锁定了嫌疑人——黄德坤,凯里市正科级干部。
“冲锋鸡”最先报道了18年悬案的前后经过。
今天,“彩访本”(微信号:Btimedc)独家对话贵州都市报首席记者刘佑清,为各位看官揭秘18年悬案采访调查背后的故事。
中国银行凯里支行行长乐贵建的工作地点
网曝嫌疑人为公务员
本小姐:什么时候获得悬案的线索?怎么获得的?
刘佑清:线索和其他媒体都一样,也是看到网上流传的消息,说这个18年的悬案破了,嫌疑人锁定了,就是黄德坤。
本小姐:看到网上的爆料后,相信吗?怎么求证的呢?
刘佑清:这属于陈年旧案,刚好我们有个同事,18年前采访过这个案件,我们就去找他核实,他有印象,当年去凯里采访的时候,天特别冷,时间就对上了。另外,当年确实有过这样一件事,案子是真实存在的,也有过报道。我们就五六个同事,在会议室里,把1998年近半年的贵州都市报搬过来,翻这些老报纸,厚厚的一叠翻了半天。
本小姐:找到当年的报道了吗?
刘佑清:贵州都市报是全国最早的都市类报纸,当时做的也很好,每天就有20多个版,我和同事,一篇一篇地翻,也很奇怪,最后没有找到那个报道。
本小姐:没有最初的报道,后来是怎么核实的?
刘佑清:当时影响特别大,惊动公安部了,国家领导人还亲自批复了这个案子。再加上贵州都市报有记者参与报道,当时他是驻站记者,现在都已经成为我们副总了。包括这位曾经参与报道的副总、现在的黔东南州驻站记者和我们负责调查的记者,同时通过各方渠道的核实,最终确定这个线索的真实性。
本小姐:从拿到爆料到发稿,用了多长时间?
刘佑清:用了七八天吧,核实信息用了四五天,现场蹲守了三天。
本小姐:投入多少力量在做悬案?
刘佑清:人力方面,我和一个摄影记者以及一位主任在前方,再就是驻站记者的配合,后方支持包括副总、新闻总监,他们协调各方力量,一个五六个人的团队。
指纹录入警报大响
本小姐:对于做案的动机,网上有很多版本,有人说故事是这样的,行长嫖娼被所长抓了,所长利用这个经常敲诈行长,行长受不了请来马仔教训所长,谁知所长激烈反抗,马仔只好将所长杀了。马仔找到行长要求给钱外逃,行长说让你们打他一顿教训就得怎么杀人了,并声称要报案,马仔愤而将行长灭门,并一路当上城管局长…这个说法是否真实,有多少可信性?
刘佑清:这些说法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也有人提到,但是无法证实。至于嫌疑人的动机,这也是我们想知道的点,因为现在警方正在侦破此案,所以无论是动机,还是嫌疑人的仕途升迁,他们都没有提及。而这些东西,除了官方能够解释之外,外围或其他人都是无法解释的。
本小姐:关于如何锁定黄某某为凶手,众说纷纭。“在录入指纹环节,仪器突然大声‘滴滴滴滴’地叫了起来”,这个说法官方有没有证实?可信度有多少?
刘佑清:对于这种说法,我们从多方信源几乎能够证实是有这么一个情况。关于“滴滴滴滴”的声音,当时我们还不太相信,然后我们又请另外的记者从另外的渠道,去核实,据说确实有这样的一个情况。但是目前官方对于这样的消息,并没有一个回复,或者是一个公开的说明。
本小姐:警方目前有什么进展吗?
刘佑清:截至到今天,嫌疑人浮出水面之后,警方还没有进行公开的声明或表态,不过,我觉得,警方很快会有一个正式的新闻发布会。
本小姐:对于嫌疑人,现有的报道不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刘佑清:这个在我的报道里面几乎没有提及,也是视角的原因,当时我们把视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案件的还原,另外一部分是关于418大院居民们在经历这起大案之后的心理变化。对于嫌疑人了解得很少,跟南方周末差不多,嫌疑人曾经给人开车,后来走上公务员这个岗位,然后他可能涉嫌资料造假的。但是真不确定这事儿,能够确定的是他女儿确实在电视台上班。
本小姐:有试图接触过嫌疑人的家人吗?
刘佑清:说实话,这个事情在我们团队内部是有争议的,嫌疑人女儿的单位、部门甚至电话,我们都能知道。有人说不要去打扰他的女儿,才二十多岁,毕竟出了这样的事,女儿的压力特别大,不太好。
我的想法是,打一个电话给她,万一她有话要说呢,当然她如果拒绝,我是一定不会再争取,不会打扰他。到目前,我们也没有联系家属,今天新京报有采访到他女儿,女儿也是拒绝了嘛,不过女儿也是相信父亲,认为父亲不可能做这样的事。
挨家挨户敲门未有回音
本小姐:在采访的过程中有哪些技巧?
刘佑清:技巧的话,就是突破吧。新京报在突破嫌疑人背景这方面,很厉害。其实突破嫌疑人是特别难的。还是要坚持,坚持来打动采访对象。我们去采访的时候,凯里特别冷,我还专门为了蹲守,买了条秋裤。
本小姐:是怎么突破访谈对象的?
刘佑清:我们就在小区里蹲守,案发的小区是老小区了,居民都是在这里住了许多年的,第一天我们呆了整整一天,只要有人进来小区,我们就过去问,了不了解当年的事。第二天,我们到每家每户去敲门,案发在17号楼,敲了16、17、18号这三栋楼。毕竟出过事,这个小区居民的警惕性都比较高,防盗门上都是有猫眼,为了让他们信任,我就把记者证放在面前,给他们看,再大声说明来意。
灭门案发的17号楼
本小姐:这样采访的过程顺利吗?
刘佑清:基本上都不愿意给我们开门,那种感觉真的很难受,不过当记者被拒绝也很正常。其中有一个,我们是早上十点钟敲开了门,是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她说她不太知道情况,但是她妈妈知道,但她妈妈中午十二点才会回来,于是我们就在楼下等她妈妈回来,可是当我们十二点再去敲他们家门的时候,就再也敲不开了。其实我们能够听到家里电视声音,知道家里有人,但是他们依然没有开门。很明显,这是拒绝了我们的采访。
其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我们那里蹲守了一天之后,在晚上找到他,那个时候凯里特别冷,他拒绝我们。第二天,我们花了五十多块钱买了水果,提过去送给他。他不要,然后让我们提走。最终还是没有成功的采访到他,挺沮丧的。
本小姐:看报道,最后还是有很多人接受了采访,是怎么做到的呢?
刘佑清:这个小区,有很多退休老人,有一个采访对象,她和老伴儿买菜回家,当时他们还拎着菜、米,我和同事就把所有东西拿过来,帮着扛上楼,一直笑着和她聊。尽量让他们感觉到现在的年轻人上进、工作特别认真,当然也要和他们积极沟通。
本小姐:都是怎么沟通的?
刘佑清:比如,我采访到了一个退休的法医,他当时到过第一现场,我就说他很权威,当然,他也真的具有权威性,就想和他聊一聊他对案件的见闻,本想约出来聊,可对方没有同意,也在电话里聊了半个小时。我也就网传的一些细节向他进行求证,比如,网上说有蜡烛点燃,但这位法医证实了当时现场没有蜡烛。另外,我也采访了当时到过现场的另外的人,通过他们不同信源的交叉核对,来尽量的还原事情真相。
18年专案组未撤
本小姐:案件破了之后,人们都有什么样的反应?
刘佑清:肯定是放心啦。对于居民来讲,过了这么多年,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住在案发地对面的邻居,案发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回家住,就怕凶手杀个回马枪。因为凶手也不知道,是否有人记住了他的真面目。破案了,居民肯定是放松了。对于那位退休法医来说,他一直很想知道,当初的侦查方向、一些判断有没有错,曾经报道过的记者也想能够在职业生涯中追踪这样的案件,包括我们自己也很想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动机是什么。采访的时候,有一个邻居说,案发的时候,小孙子才三岁,现在都已经上大三了。
本小姐:悬案持续了18年,警方都有哪些努力呢?
刘佑清:我们所知道的是,警方每年都要去这个现场进行勘察。另外还有一个细节是,警方这十八年成立的专案组一直都没有解散。也就是说,一旦解散了,可能这个案子就破不了了一辈子都破不了。所长被杀、行长被灭门,这两个案子在当地被称作‘两案’。你只要在当地的警察系统提到两案,基本上他们都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压力。
本小姐:当年报道过这起案件的记者知道这件事之后,有何感想?
刘佑清:最先报道此事的记者,现在是贵州都市报的副总,分管新媒体,知道这个情况以后,怎么说呢,就是特别兴奋吧!因为一直以来都比较关注此案,这次在各方协调下,贵州都市报做了四个版。
贵州都市报报道版面
本小姐:可以看出,新京报、南方周末都在发力做相关的报道,在发稿方面有没有压力?
刘佑清:我在发稿之前,并不知道南周、新京报也在做,后来他们打电话给我,我才知道南周已经呆了一周多的时间,可能是因为我们是当地媒体吧,人脉、资源都多一些,比较好突破。
本小姐:报道刊发后,对报社、报道团队有什么影响?
刘佑清: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就是在我们的报道里面,有一个称呼叫“贵州都市报冲锋鸡”。这个冲锋鸡,是我们都市报新成立的,用于新媒体作战的特战队伍。我就是冲锋鸡队员的一员,我觉得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贵州都市报冲锋鸡这个团队,通过这个报道基本上全国闻名。特别好玩的是,一个记者群里,有很多来自全国的记者,看到我们叫“冲锋鸡”以后,就开始自由发挥说,来自北京烤鸭的记者,来自广州叉烧包的记者,来自南昌灌汤包的记者。反正就特别好玩儿,感觉我们冲锋鸡这个名字特别的接地气,很多人都特别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