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社论
国务院曾明文取消的装修行业的两项职业资格许可,到了海口那,又死灰复燃;被曝光后,海口立马表态退费、整改,海口市室内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已经被撤销登记;市住建局也因为监管不力,相关人员被约谈问责。职业资格“瘦身”在 地方层面遭遇反弹的问题,由此再度受到关注。
任何改革,只要涉及给自身“割肉”,都可能遭遇“以对策扭曲政策”的效用损耗,在这方面,被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的“复活”,算是提供了典型样本。而自上而下的改革要想避免失效或跑偏,就得解剖这类样本,向殷鉴要教训。
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曾6次“批量”取消职业资格许可。这顺应了简政放权、“双创”之需,也是种有指向性的纠偏:许多职业资格许可的设立,沿袭的就是计划经济思维,是行政对 市场的越俎代庖、前置审批对事后监管的不科学取代。而清理那些鸡肋式“资格证”,也是面向市场、民心,以图正本清源。
但是,无论是被取消的资格许可在“双创整治”之名下复活,还是有负责相关业务的处长所称的“海口规矩”,抑或是当地住建局跟装修协会的人事牵扯,都表明,被“一键删除”的许可事项,仍可能借由利益的“云磁盘”得以恢复。只不过,比起以往有些职业资格认证被“砍掉”后换个马甲重出江湖,海口有关部门用红头文件为其原样复出“护航”,更显赤裸。
而今海口市住建局已承诺整改,“亡羊”之后立即“补牢”可期。但跳出个案,用“回头看”和常态化督察机制,确保职业资格许可取消是真的取消,很重要。对该减未减,或明减暗留的,就当明确主体责任,应纳入执纪执法问责范畴。眼下人社部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出台在即,“没上清单一律不得许可认定”,也该通过严格程序保障。
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就是通过消减“存量”,来恢复被冗余管控抑制的社会活力,它容不得被扭曲。而海口当地官员提出的资格证取消后装修业“泥沙俱下”,抛出的“后资格证时代”市场标准阙如的问题,或许也需要专门的职业资格许可法律,去理顺政府和各市场主体关系,避免因“难管”而重走“乱管”的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