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亲身体验
“半瓶醋”本是贬义词。民间形容说“一瓶不满,半瓶乱咣当,酸溜溜的。”是说对许多事,懂而不深,干而不精,但能说得过去,对外稍有点名声,自我还感满意。对此,当然不能提倡,但也不宜批判和反对,因为相对讲,比不懂、不会干的要好得多,况且达到“满贯”不那么容易。叫“半瓶醋”就算是带有讽刺味道的低等评价了。
然而,“半瓶醋”对老年人来说,特别是古稀以上,甚至耄耋之年者,则应另当别论,我将其称之为一种“精神”。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上,对某些事或某些方面,你让他像年轻人那样理解通、会干且干得好,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年轻人也并非都能达到。再说,老年人没有、也不需要这个职责。叫做“精神”,就是客观上鼓励他们,勇往直前,争取与时俱进;他们自己则是不怕老,不服老,发愤图强,紧跟形势。这无论对老年人健康生存抑或社会、民族都是有好处的。
我说的某些“事”,或许就是“半瓶醋”。因为我知道和涉及得太少,不过是表面上已经普及、甚至老人度晚年和生活中也躲不开的如电脑、通讯、微信等几个方面。自己觉得,至少应该略懂一二,适应时势,感到方便,能得到些实惠,不至于成为一窍不通的盲人。若能再深一步,得到的效果自然会大一点,。年老,再深入会有限度,所以仍然属于“半瓶醋”。但这“半瓶”与“空瓶”相比,不是天上地下,也是初中生比文盲,难道不能算作一种精神吗?
俺今年已86岁,自觉有了点“半瓶醋”精神,所以对社会上的事顺茬,无别扭之感,生活中感到方便、舒适,且有小小的受益和鼓励,因而心里得到慰藉,极利于健康与延寿。主要表现在:
从进入古稀之年就学用电脑。开始是买的一台二手货,只能打字,但可代笔,有新鲜感并受鼓舞;两年后换新电脑便学上网,先是广览新闻,继之用信箱代邮政收发文稿,不久又用QQ与朋友聊天。大约5年后才又开设博客,一气“耕耘”至现在。中间曾因账号失窃废弃一段时间(已达20级,发博文170篇)不在内,共已发博文594篇,访问量38.22万人次,级别34级,博友543名。天天有来访、问候、评论和圈子推荐。有来必往,故每天于博客耗时数小时之多。加上上述的看新闻、聊天及打字写作等已成家常便饭的状况,觉得生活无比充实。
从2016年4月才“迟到”上微信,不只可上网,取代QQ聊天,至此“微信”友已达50 名,参与包括家庭、亲情在内的共6 个小群体,另有较庞大的朋友圈。每天看微信的频率,不亚于平时真正人的相会,大大超过了电脑网络。怪不得说这是当代全球参与人数最多、功能最全,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的先进通讯。只说内容无所不包吧:什么拍、发微信、照片、录像;文字、语音、视频聊天、通话;发转、评、赞的文章及语言;问候、祝福、庆贺亲人及各个节日,还能收发我称之为“一个红包一颗心”的钱包,简直太多太多。但我所尝到的“甜头”,不过百分之几,更多的未介入,有的根本不懂,因此也说不出。真有“多睡几个小时就与世界脱节”的感觉。有它怎能不忙?哪还有空闲之说?
至于“智能”之前的普通及什么“老人专用”、什么“小灵通”,具有发短信和夜间使用等功能的手机,都统统弃之一旁了。
与此相应地也还有写作、练书法及文化、科技知识等许多方面的“半瓶醋”表现,就不再列举了。
让俺想不到的是,这些“半瓶醋”的事儿,不仅改善和滋润了晚年的生活,有的还产生了“效益”,如:那博客的升级——条件甚苛刻,极不容易,及其评论和留言的鼓励,那博友、QQ及微信好友的结交并问候,那亲友给予红包的慰问关爱,那奖励——只近期临沂市文联与作协授予的“沂蒙之光——文学创作荣誉奖”及山东省《家》刊杂志社颁发的的“特别奉献奖”及作品所获物质与荣誉奖受到的鼓舞,读到许多好书、学到好多知识的喜悦,还有那拙著出版、书法展出等的精神享受,使俺越发珍惜和欣赏起“半瓶醋”精神来了。
真不怕见笑,也不怕喻为“别出心裁”。只此试想,假若“满贯”是100分,“空瓶”是0分,这“半瓶醋”权且打个60—70分,那么现实中,即使非老年人,能达到100分的有多少呢?老年人中若能达到60—70分——实乃不止此分数,算不算是一种精神?(山东临沂 宋树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