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代领导干部徐志坚访亲友纪实
徐志坚,今年83岁。原在三机部任职,后任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国务院副秘书长,最后从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岗位离职。
1990年初,在任国家技术监督局领导时,曾专程来沂蒙的沂水县马家崖村,探访其在解放战争期间,暂时在这里上小学年余的学校和同学,个人名义分别赠送钱和礼物,并对临沂原地区的技监工作进行调研,我作为其下属部门领导,连续陪同三天多时间,按他交代,住招待所普通房间,饭菜俭朴,吃煎饼喝小米稀饭。在其一言一行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启发和鼓舞。具体活动情况,曾于当时写成一篇《情系沂蒙亲人心》通讯,发表在《中国技术监督报》上,不久被地委宣传部《思想战线》期刊转载。其后,徐志坚让在清华附中上学的女儿,主动与马家崖小学的女生,结成“对子”,互相交流学业,还寄来书籍及文具等;专给他一位耳聋的同学马士升寄来助听器;1997年再次寄来个人节余的2000元现金,为资助贫困者表达心意,《临沂日报》以《身在北京
难忘沂蒙 徐志坚情系第二故乡》为题作了报道;相隔两年,徐志坚又一次重访马家崖。我大他3岁,早已退离岗位,但这些情节皆知晓。
对于这位我无比钦佩的党的领导干部,我将陪同他活动时的照片,整理成相册,附文字说明,连同我专门给他买的他喜欢的两双布鞋和一小袋小米寄给了他。相册——也包括我留存的一册扉页上,我随手写上了“志坚莅临志更坚”七个字,这是发自心底的感受和敬佩之情。从此以后,徐志坚以及他探访马家崖的生动情景,一直留在了我的记忆中。2015年11月,在梳理旧照片时,情不自禁地以他在马家崖和桃棵子红嫂墓前的两幅照片为主题,写了一篇《徐志坚情系沂蒙传奇》的博文,谨予抒怀。毕竟年老,正对这等心念陷入彷徨时,适巧俺四访“小延安”后途宿沂城,何不借返回之机,转道马家崖,了却俺、也许与徐志坚共同心思的夙愿?
于是将计就计,一路顺风,我与女儿等一行三人身披绚丽春色驶进马家崖。原系纯粹的山乡小村,如今变成宽敞硬路面、房舍似小区的面貌了。原打算直奔小学——那里情结多多嘛,可由此开始察访的,却被告知小学已并入邻村中心校,只好去村委会,这独院前出厦高房和挂双牌的大门,亦显淳朴别致。
暂时干部们不在,一村民叫马旺兴的接待了我们,我与他坐在沙发上促膝刚说到来意,他就如心领神会:“啊,您是徐志坚那里来的吧,您说的就是徐志坚的事啊!”我一时惊叹,看年龄他不是徐志坚的同学,怎知徐志坚呢?原来他还不到70岁,照他说的:俺村里谁不知道徐志坚啊,他是俺村的亲人,就因为小时候跟部队在这里上过学,就忘不了来看望俺好几次,给学校钱,给村里钱,这些事多着呢!他一连串说了许多。更举例说他那个叫马忠兴的同学,因为儿子马勋立在山西遇事作难,他去北京找徐志坚给解决的。说到这里,我就问徐志坚几个同学的情况,他说都去世了,只还有一个就是徐志坚给他寄来助听器的马士升。太好了,我便让他把马士升请来了。我立即把随身带的相册取出一起看,不仅几张照片上都有他,那张全村都拥到街上送别徐志坚的人群中,不少的他俩都还能认出来呢!为了说清原委,我也指了指我是紧随徐志坚身边的那个人。我们再次回忆和叙说了那次徐志坚来马家崖几乎一整天的活动:他会见了几位同学,送了礼物;相约查看了他们上过的小学,掏出了500元钱让添补点教具;深入几家家户,甚至钻进了浓烟滚滚的小锅屋,与烙煎饼的农妇攀谈,了解了群众的生活状况。还去当时其父所在新四军和母亲所在随军医院住过的南墙峪、埠前庄等几个村庄,他指着一处原系地主的瓦房说:这便是军队首长住的地方。那个他记错为“相公顶”、实叫“仙姑顶”的山头上原来一颗大柞树,同学告诉他是一次雷电将其霹死了。连后来修的水库以及山岭的菠萝树,他还记得叶子可包粽子以及山林、山路和小河沟,都察看遍了,看来确实是、他同学也这样说:徐志坚对这里的感情太深了。马士升和马旺兴多次问我徐志坚还好吧,我们还盼望他再来,俺想他呀!我只好说我今天就代表他来看您,向您问好的,您可要向干部们和村民转达呀!他俩一齐答应。这次,我还将带在车上的两本拙作《沂蒙乡韵》和《博客岁月》,分别送给了他俩,那本《乡韵》书里正好有一幅有徐志坚和马士升的照片,便给了马士升,他感谢和激动得捂在心窝上,热泪盈眶。为了回敬和满足他们全村乡亲们的心情与希望——他俩的表情足已代表全村!我向他俩表示说:回去将徐志坚来马家崖的多幅照片以及这次我们叙谈与合照,洗成照片寄来,挂在村委的墙上,让全村人重温26年前的那珍贵的情景和记住党的领导干部徐志坚。他们感激又感谢,频频招手把我们送出村……
(山东临沂 宋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