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3月13日,是盐湖区金井乡西王村第七组居民乔兰英的“百岁”生日。
乔兰英,生于1918年,今年99足岁,按照当地农村“过寿要过虚岁”的传统习惯,今年就是乔兰英的“百岁大寿”。
“过不过百岁大寿呢?”乔兰英的心里就像十五个掉桶——七上八下,一串串心酸事又涌上心头。
原来,乔兰英是个苦命人。17岁时嫁到刘家。上有年迈公婆,丈夫又体弱多病,而且当年正值日寇侵华时期,社会动荡,兵匪遍地,缺吃少穿,生活过得十分艰难。更让她难以承受的是公婆相继离世后,丈夫又双目失明,她也患上了淋巴结核(就是老百姓说的“老鼠疮”),据说,老鼠疮一旦穿洞,就是不治之症。这样一来,乔兰英一家只剩下两口,一个瞎子,一个病妇,不要说“生孩子”,就是愁都把人愁死啦!就这样,她放弃了生孩子的希望,一面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一面四处求医为自己治病,一面又挤出时间给别人做针线活,艰难的支撑着这个饥寒交迫的家庭。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家庭急着要将女儿送人。“瞌睡给了个枕头”,乔兰英说:“再苦再难我也得把这个女儿抱回来抚养”。
这个女儿就是水莲。水莲的出现,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机。从抱她进门开始,夫妻俩就把他们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了这个养女身上。全身心供养女儿上学,水莲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一举考上了初中。然而好景不长,在中学就读两年后,她亲眼目睹了养母整日在家里忙碌的身影,尽管当年她才十三四岁,可她实在是心疼养母,便毅然绝然辍学回家,一面给生产队干活,一面帮助母亲料理家务,一面又千方百计照看父亲。由于她劳动积极,思想进步,政治可靠,表现又好,很快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进而又当上了政治队长,家庭生活也随之改善。于是,她就想着法儿孝敬父母,让两位老人吃白馍,她却心甘情愿吃粗粮;只要听到那里有治老鼠疮的人,她就立即上门求救。据说她求过的大夫就有20余人,用过的单方不计其数,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母亲患了多年的老鼠疮奇迹般地给医治好了,遗憾的是却没能挽留住盲父的生命。
丈夫刘勇也是招赘的。自从刘勇进门后,家里不但增加了一个强壮劳力,而且凭添了许多快乐。夫妇二人不但积极参加劳动,而且无微不至照顾老人:每天晚上,他们夫妻二人都要在母亲房里坐到很晚很晚,一面陪母亲聊天,一面做着能做的活计,一直等到母亲睡下后,她们才会回到自己房中。改革开放后,家里收入一翻再翻,母亲的衣食住行也随之步步升高。母亲喜欢吃肉,她们就经常给母亲买肉吃,而且变着花样让母亲吃,什么猪肉、牛肉、羊肉、鸡肉,总是换着口味让母亲吃。后听医生说“老年人吃鱼好”,他们就把肉换成鱼,但怕鱼刺卡喉刺嘴,夫妻二人就你拿一块,我拿一块,把肉中的鱼刺扒得干干净净,才放进母亲的碗里。村里买不到鱼,他们就定期让在运城打工的儿子买,一买就是10余斤,吃不了就放进冰箱里慢慢吃;对母亲的衣着也很讲究,除去内衣经常换洗外,外套也非常时髦,总是什么衣服时髦,就给母亲买什么衣服穿,把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婆婆打扮得像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妇;在住房上也很讲究:入冬住套间,配有暖炕土暖气;入夏住庭堂,备有电扇小空调;有病就医治,想玩就从巷里找几个老人陪伴母亲打牌,直把老人高兴得逢人就夸:“我女儿和女婿就是好。”村老年协会也年年评他们为“孝老模范”,刘勇的事迹和头像,还登在村德孝文化广场里的墙报上。
母亲进入90高龄后,饭食减少了,行动也迟缓了,他们就在母亲饮食上增加了蛋和奶,减少了肉食,由一天三餐改为一天五餐,让母亲少食多餐。后来又从报刊上看到“最孝顺的事是陪伴”,他们夫妻二人就牢记在心,一天24小时轮流着陪伴母亲,保证做到母亲身旁24小时不离人,儿女也加入到其中,尤其是夜晚,她们夫妇俩个干脆就和母亲睡在一起,母亲睡炕她们睡床,10年如一日,毫无怨言,即使农忙季节,也是花钱顾人帮收,也不让母亲身旁无人,巷里人都说:“真是孝顺的一家人!”
………
就在乔兰花正在考虑“过不过百岁大寿”时,养女刘水莲和女婿刘勇先开口了:“妈,今年是您老百岁大寿,我们准备为您好好庆祝一下!”
“行,但不要大过,有个意思就行了!”
“那怎么行?起码得把你老人家的伙伴都请到咱家来热闹热闹!”
消息不胫而走。乔兰英的亲戚来了,邻居也来了,老协会就来了100多人,一块儿为这位孤寡老人庆贺百岁大寿,村老协会还在运城为乔兰英制作了一块大型木刻牌匾,上书“寿登期颐”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老人生日那天,敲锣打鼓悬挂在她家大门外的正上方,显得特别端庄、典雅、雄伟、壮观,一时间“百岁老人”过寿的事就在村里传为佳话,刘水莲和刘勇夫妇更是受到村民一片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