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英诗友赠阅的自传体回忆录《家在黄土高坡》半年来一直摆在案头,通读之后又不时翻阅,辄有所悟。我们虽然生活在大抵相同的时代风云大背景下,经历了相同的政治运动,有不少相似的社会实践,但成长环境却颇为不同。我一直工作在音乐高校,几十年没有挪过窝,在被称为“阶级斗争晴雨表”的文艺领域中,时时能在丝管弦歌的乐声中感受时代风雨、生态变化和精神层面的迷茫;而骏英同志则多年奔走于基层,厚重的三秦人文积淀,质朴的黄土高原生态,艰辛的现实生活环境,勤奋的秦川父老性格,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子弟,培育着像骏英这样的后来人。这种深接地气与传统的历练自然比我要深刻得多。它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缺失,这正是《家在黄土高坡》魅力之所在。
只有真实的、深情的经历和感受才能打动自己,打动读者。《家在黄土高坡》中不少章节就散发着这样的魅力,从而赢得诗友们的赞誉。经历是实实在在的,感受是刻骨铭心的。父母恩,夫妻爱,子女情,亲友谊,都是活生生从心底流出来的。追思,愧疚,激动,伤怀,也都发自心曲,行诸文字,娓娓道来,便成至情佳文。它们使我想到孟郊《游子吟》,韩愈《祭十二郎文》,元稹、苏轼悼亡妻诗词,袁枚悼妹文和顾贞观、吴汉槎友情作品。像这样传诵人口、情深意真的作品但嫌其少,也确实难以企及,而骏英《家在黄土高坡》中的一些章节在力求抒发真情上则庶几近之。在我看过的同类作品中,如果就率真、深切、质朴而言,这本书会给读者以更深印象,更多感兴。
母恩似海,父爱如山,师友意重,天伦情深。若非性情中人,焉能触心感兴?从《家在黄土高坡》中,可以随处感受到人间深情。那为儿暖被的慈母,擦屎擦尿的姐姐,为家献身的爱妻,关怀提携的老师,雪中送炭的老同学,焦裕禄式的上级,没有刻意的塑造,却有细致的描叙,恍历其境,恍见其人。家常话,人世情,普通中显难得,平凡中融至情,自然会打动人心,引起共鸣。我和骏英同志经历、环境虽大有区别,但感兴是相通的,从《家在黄土高坡》的一些篇章和心语中,我也仿佛找回了类似的感兴。因为真实亲切而容易悟解,由于普通家常而容易共鸣。这也是本书的特点所在。
我和骏英同志是在省老年诗词学会举办的活动中相识的,以后我又参与《秦风》编辑工作,交往更多。有不少共同关注的话题可以交流切磋。我很钦佩他和韩景明等诗友除了参加咸阳诗词研究会的活动外,还坚持参加省老年诗词学会一月两次的学术活动,数年如一日,风雨寒暑,从未缺席,出勤率比一些家在西安的诗友更高,其学习热情和自觉精神颇堪钦佩。通过切磋,我进一步了解到咸阳诗友们的为诗状态,尤其是:他们讲求意境,严守格律,相互点评,勇于创新。我对这些做法深觉契合,预感到他们入门既正,步子又如此坚实,假以时日,必能硕果累累,秀出群芳。之后的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作为咸阳诗词研究会及刊物主要负责人的骏英同志和咸阳诗友们的成就广受称赞,自非偶然。值得提出的还有他们对诗词曲创作理论的重视也相对较早,并率先结集出版了诗词评论专集,这无疑对鉴赏和写作起到了推动和提高作用。我相信,咸阳诗友还会有更多更大的成就。《家在黄土高坡》只是全豹之一斑。
从《家在黄土高坡》中知道,骏英同志退休后就一头扎进诗苑,在这块古老而又年轻、高雅亦复多彩的园地中,找到了新的栖息地。他那丰富的生活感悟,广泛的文学修养,锲而不舍的毅力,善于散文写作的笔触,转移升华到诗词曲赋写作中来,化为诗情词韵曲趣赋采而迸发,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取得了新的成就。和许多诗友一样,也有了一个诗意的金秋和幸福的晚年。
《家在黄土高坡》中,选录了70多首诗词曲。其中有家事国事,也颇多亲情友情,有的是当时挥毫,有的是事后追忆,而都归之于真挚。我更喜欢的是五律《悼念月秀姐》,七律《赠武志和同学》、《缅怀曹生存老师》、《缅怀陈锷同志》、《重访马屋村》、《怀念尚志县》、《马润身歌谣选问世》、《再赠祖声》、《北戴河水上游》等。尤其是悼念亡妻的七律《悼妻子秀贤》、《江城子·悼念内子秀贤》等。其中有些佳句更是难忘。如:“进户三冬暖,出门四季春”、“明晓自家缸少米,先急朋辈袋无粮”、“经商长葆书卷气,从政永存君子风”、“房东窑洞今犹在,队长钟声难再闻”、“平畴黑土禾苗壮,满目青山特产繁”、“好梦难圆却正圆,夕阳一抹彩斑斓”、“都道天庭最公允,谁知地府却荒唐”、“未遗涉水爬山苦,永记掌灯熬夜情”、
“君靠聪明登大雅,吾依勤奋做黄牛”、“身随快艇狂颠簸,心愿艄公速返航”。这些作品,也都是言为心声,引人共鸣。还有众多的散曲作品更广为人知。
骏英同志已年过古稀,但文心正热,诗兴正浓。他有那么多的人生感受,他有那么广泛的家国情怀,都想发之于笔端为快。在《家在黄土高坡》中,他忠实地回忆了一生的经历,总结了为人处事的经验与教训、长处与不足,剖析了成功与失败,树立起前进的新路标。在他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之后,在他的传统文化积淀日益厚实之后,骏英同志不但有一个诗意的晚年,还会迎来又一个丰收季节!
李雄飞,1930年生,陕西三原县人。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原馆长、陕西老年诗词学会原副会长、《秦风》诗刊原主编。著有《弦歌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