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政府副乡长马海成在‘两房’项目建设中审核把关不严,出现个别村民骗取国家奖励性住房补助问题,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西宁市湟源县大华镇工作人员对村干部弄虚作假享受低保监管不力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一段时间以来,青海省纪委接连通报9起党员干部因不担当不作为而被严肃问责的典型案例,释放了对懒政怠政坚决问责的强烈信号。
此前,省纪委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着力解决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待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决向“为官不为、不愿担当,作风漂浮、落实不力,工作不实、弄虚作假,为政不廉、以权谋私”等问题亮剑。
开展自查自纠,对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坚决说“不”
“打铁必须自身硬,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要先从省纪委机关做起,监督执纪问责的‘探照灯’不仅要照向别人,更要时时照向自己,时刻自我警醒,做行动上的表率……”2017年9月,青海省纪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滕佳材表示。自此,省纪委机关以党支部为单位,共查找不担当不作为方面问题线索72条,机关党员干部共查找问题线索262条,并按要求列明清单、制定整改方案。省纪委内外网专门开辟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专栏,及时发布工作推进信息,自觉接受监督。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群众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多一点担当,多一份责任,群众就会少跑一点路,少面临一些困难。”一名基层纪检干部在警示教育大会上说道。
开展专项治理以来,该省各级党组织把专项治理作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对照专项治理重点,采取“群众提、自己找、集体议、专项查”等方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基层单位的意见,全面查找自身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方面的具体表现和突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逐条逐项整改,并将自查及整改情况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全省各级党组织共自查问题8287个,自纠问题7848个,整改率达94.7%,针对薄弱环节建章立制1975项。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公开举报电话、网址,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并对重点问题线索进行督办,形成震慑。
强化监督检查,以查促纠以纠促改
“监督检查就是要奔着问题去,如果发现不了问题,说明我们自身就有问题。”2017年11月8日,省纪委副书记燕海茂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监督检查部署会上作出动员。
去年年底,省纪委抽调相关人员组成7个检查组,灵活运用实地察访、走访群众、个别谈话、模拟办事、查阅资料、“回头看”等多种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及时查处发现的问题。
“某县扶贫部门项目资金长时间在账上未实施,工作滞后拖沓;某局对下属单位干部监管不到位,存在慢作为、效率低现象……”玉树藏族自治州纪委一针见血地通报了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监督检查情况,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开展专项治理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哪个单位群众反映强烈就重点检查哪个单位,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采取查本级与下查一级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对本级进行抽查,按照市州全覆盖、县市区不低于60%的比例对下级进行抽查,真正做到以查促纠,以纠促改。
严格执纪问责,以问责激发担当精神
“组织对我的处理,我完全接受。通过这次问责我深刻认识到‘担当’二字对一名党员干部是多么重要……”一名因履行生态环保监管责任不到位而被处理的基层党员干部惭愧地说。
“‘不担当不作为’宛如毒瘤,根治这种‘痼疾’,必须坚决问责、持续曝光、强化震慑。”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纪委常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贺建忠认为,要严格监督执纪问责,以问责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
专项治理以来,青海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纪问责,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部门、重点岗位,抓住“关键少数”和突出问题,对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尤其对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维护稳定等重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挖细查,绝不放过,切实落实有责必担、失责必问、问责必严。
截至今年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182件,处理423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99起。通过严肃问责和及时通报,不仅形成了“不作为就问责”的雷霆之势,而且有力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记者 王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