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后跃葱茏,一样山水别样情。
天降黄龙遗三宝,地腾蛟龙上翠屏。
刀光剑影峥嵘月,盛世和谐岁不同。
旧址依存烽烟散,石窟矮松竟成名。
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风景秀美的国家公园和游览避暑胜地。早在1966年冬,作为在校大学生,我和学子们十数人曾首次登上该山。庐山的奇山、秀水、云雾、珍树和翠竹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四十年过去了,首登庐山的情景,却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依然历历在目,令人难忘。重上庐山一直是我几十年来的未遂心愿。2005年岁末,我因事在九江市滞留二十三日,这给我重登庐山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但江南多雨雾,选择好天气登山,实在是件难事。我在浔滞留的二十余日里,真正意义上的晴天只有一次,但却被我错过了。不得已,我只好利用2006年元旦假日之暇,了却我这一番心愿。为了登山,事前我作了充分准备,弃掉了从豫西家乡带来的棉衣和棉靴,换上了登山运动鞋和便装,备好雨具、食品和饮料,于2006年元月三日,乘“庐山一日游车”,开始了二登庐山旅程。
一
上午八时,游车从九江大酒店出发,沿着位于江边的浔阳路缓缓行驶。这时,窗外飘起了蒙蒙细雨,堤外宽阔的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轻雾,晨启的江轮在波涛中不时鸣着气笛徐徐开进。我望着窗外,寻觅着四十年前来浔时的情景。那时,我们是从郑州大学母校出发,徒步过新郑、长葛、鄢陵、西华、周口、新蔡、潢川、翻越豫鄂交界的老界岭,至湖北省的麻城,从黄冈乘客轮至九江的。记得当时我们在九江是住在一所简陋的校舍里,而现在的浔阳,街道纵横,高楼林立,若繁华的天市,已完全没有了过去的踪迹。
渐渐地,游车前方出现了浔阳楼的轮廊,这浔阳楼乃九江市极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该楼为多层叠式古典建筑,耸立于长江南岸江堤之上,高二十一米,由于奔腾不息的江水的映衬,更显其气势宏伟。登上该楼,北可览浩荡长江,南可望庐山秀峰。浔阳楼原为一酒楼,因宋江酒醉后,在楼上写反诗,而使其名扬中外。
距浔阳楼前方数百米处,有一座古塔,名叫“锁江塔”,传说此塔是民间集资修建的。长江自古洪水肆虐,九江乃灾难深重之地,弱民无力抗拒天灾,转而求助于神灵,于是修塔,企图借塔锁蛟龙。然而,美好的愿望却改变不了严酷的现实,长江在此地仍是屡屡决堤,给人们一再带来沉重的灾难。这种状况,只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才真正得到改变。1998年,长江引发百年不遇的洪水,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军民联手抗洪,导出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豪情壮举,才真正制服了洪水。事实证明,只有共产党才是灾民的救命恩人。
我这次到九江市,正值九江地震刚发生不久,当列车驶近瑞昌车站时,便看见铁路两旁的村落里布满了印有醒目的白色“救灾帐蓬”字样的天蓝色帐蓬,我目睹了2005年12月29日温家宝总理亲临灾区慰问和2006年元月中旬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临灾区视察,受到灾民热情欢迎的动人情景。2005年12月26日,中国作协、美协、书协等五家协会,组团赴灾区,在九江县礼堂进行了赈灾义演,为灾区捐赠了大量的钱财和物品。这一切,也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今天才能做到。
游车再往前,便到了著名的、横贯中国南北的大动脉的咽喉--京九长江大桥。该桥乃一桥跨三省,南临江西省的九江市,北达湖北省的黄梅县和安徽省的宿松县。大桥于1973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起建,至1992年四月竣工,由于建桥经历了中华大地上的动乱和沧桑,历尽坎坷,其建桥时长破历史之最,故又谓之“马拉松桥”。
游车开始上山,细雨已经停息,车前车后出现了缕缕雾气,这雾气由一团团,一簇簇渐渐变浓,及至半山腰,能见度竟不及数米。游车在弯曲的蛇行柏油路上盘旋而上,路两旁浓密的灌木丛,不断被甩在车后。渐渐地,灌木丛变成了天然松柏树林,这树木也越来越粗壮,越来越高大。听导游员说,上庐山的路共有三条,一条是蒋介石上山的路,一条是毛泽东上山的路,另一条是林彪上山的路。
蒋介石曾二十二次上庐山,当时无公路,走的是小路。这小路翠竹辉映,松柏参天,石径如天梯。蒋介石是被桥夫抬着上山的。蒋被大汗淋淋的桥夫所感动,欲给其以封赏,孰不知这桥夫却既不能文又不能武,蒋只好封其为“好汉”。于是,那段石阶天梯路便被誉为“好汉坡”。此后,人们便把能在此坡上不歇脚,一直登顶的人称为“好汉”。
四十年前,我首登庐山时,走得就是这条路。那时,学子们正在风华正茂时,一个个争先恐后,汗流夹背,争当“好汉”。事后,我曾写下了一首小诗,记录了那次登山的情景:
古柏翠竹映云天,石径百阶路盘旋。
游人竞攀天梯道,谁先抵顶谁好汉。
通向庐山的第二条路是条公路,也就是我这次上庐山的路。此路修建于1953年,毛泽东三上庐山走的都是这条路
。不过,这条路当时还是沙石路面。我首登庐山时,在好汉坡顶就望见过这条银带飘逸的盘旋路。这条公路共有396个弯,1959年毛泽东第一次登庐山时,由时任江西省第一任韶姓省长陪同,车每转一个弯,毛泽东就扔掉一根火柴,车到山顶,一共扔完了四盒火柴,随员们计算了一下,毛扔的火柴一共396根。因庐山北临浩荡长江,南邻浩瀚的鄱阳湖,随后便有了毛泽东著名的《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之作。
通向庐山的第三条路修建于1969年,是林彪上庐山时走的路。当时,林彪急于攥党夺权,自以为羽毛已丰满,在1971年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原形毕露,毛泽东怒斥林彪反党集团“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二
我望着窗外浓重的雾霭,渐渐陷入了对庐山的追思。庐山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在约十亿年前,由于受到来自河南、湖北方向的挤压,使九江一带地壳突兀,形成面积约三百平方 公里的峰峦叠嶂。
庐山共有峰近二百座,峰岭相连,形态万千,各具特色,最高的汉阳峰海拔1474米。历代1500多位名人游历过此地,留下了四千余首颂扬庐山的诗词。北宋大文学家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盛赞庐山的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庐山雨量充沛,山高水长,山间泉水潺潺,瀑流飞泄。水亦庐山之奇观,因之便有了诗仙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妇孺皆知的千古名句。
庐山多雾,人们常用“不识庐真面目”来形容庐山的雾景,庐山年平均191天被厚厚的浓雾所履盖。庐山云雾十分奇特,常常是云雾只缠绕在半山腰。飘荡在山涧的雾,有时纹丝不动,静若潭水,有时则动若海潮,波涛滚滚。人站山巅,若置身神话般的仙岛,引起无限遐思。我首登庐山时曾以一首小诗描述了那美妙的感觉。
绿衣仙女立雾中,泉隐山涧叮咚声。
波涛汹涌似大海,八仙乘龙欲出瀛。
庐山空气湿润,气候温和,这里生长着许多珍稀树种。在平缓肥沃的高坡上,长满了苍松古柏和高大的杉树林木。这林木既有天然林,又有人工飞播林,峰岭相连,绿浪滔天。在浓密的树林中还夹杂着珍稀的银杏树。位于黄龙寺门前的一棵古银杏和两棵柳杉,树龄分别达到一千六百年和六百年,树高四十余米,树围超过六米。此三棵树被誉为“三宝树”,为庐山一大景点。
翠竹为庐山另一道风景线。在高高的山坡上,生长着稠密的竹林,这竹林粗如树干,高过林木,有的还延绵生长到丛林间,古道旁,令人称奇咋舌。景区人们用竹子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设市销售,很受北方人青睐。
我的豫西家乡也有竹子,但多生长在低洼潮湿的沟地,小的只能做扫帚,大的仅可编箩筐。上中学时,当我第一次看到竹木扁担和建筑用的竹木架板时,一度十分困惑,这个曾藏在我心中近十年的不解之谜,直到我首登庐山,看到庐山竹时方得破解。
游车穿过林地,进入一片开阔地带,路旁出现一座人工湖泊。导游员介绍说,此湖名芦林湖,现已辟为庐山饮用水源。毛泽东曾多次在此湖游过泳,自那以后,就不再允许在此湖洗澡。“1978年拍电影《庐山恋》时,女主角张瑜也曾在此湖游过呢。”同车的一个胖子忽然接过了导游员的话头。我所乘的游车为4108号,在旅途中简称“08团队”,车上共有游客14人,分别来自辽宁、山西、湖南和河南。“胖子”是东北的一位退休工人,体重达230斤,我惊讶地发现,他的体重整整是我的二倍。“张瑜大概是得益于在此湖洗过澡,才飞黄腾达,旅居美国的吧?”另一游客又接过了胖子的话锋。引起游人一阵嘻笑。
游车临近山门,云雾已经退去。导游员开始向游人介绍庐山:庐山夏日最高气温不超过摄氏32度,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一百多年前,有位有眼光的英国传教士,名叫李德利,他以三百大洋购得整个庐山,而他再进行分块切割,将其分别卖给外国富翁,富豪们在此构筑了具有多国建筑风格的洋式别墅,供他们在此处疗养和享乐,而李德利则从中大赚了一笔
。解放后,这些豪宅已收归国有,现已辟为疗养胜地或居民住所。
三
上午九时,游车到达山顶,车停在芦林饭店。“一日游”的首游路线景点有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和乌龙潭。游客从芦林饭店出发,沿松柏参天的石径小路下行577米,到达黄龙寺,这500余米的山路共有365个石阶,“胖子”已开始气喘吁吁。这段路使我想起了四十年前我首次登庐山时,走的那条小路,两条路极为相似。而那时,山道人满为患,连个公厕也没有,男女同学只得找些临时掩体做厕,而另一些人则需轮流守护。
黄龙寺是庐山现存规模最大的佛寺之一,隐于绿林深处,殿宇雄伟、气势恢弘,整日游客如云,香烟飘渺。寺前有奇木“三宝树”。这三棵树凌空耸立,在浓密的树林里显得异常粗壮和高大,三树形同宝塔,传为千年古柯,而实则一为银杏,二为柳杉。柳杉正处在青壮年时期,长得郁郁葱葱,而古银杏树则由于衰老而患病,虽经专家会诊,病体已愈,但高大的树干上,还留有淡兰色的药液的残迹。
从黄龙寺再下315级石阶,行程五百余米,便是黄龙潭和乌龙潭。导游员告诉游人,在黄龙潭洗手能给人带来好运,亦称“好运潭”,在乌龙潭不能洗手,谁洗了就遭厄运,当年彭德怀元帅就是因为在乌龙潭洗了手,才在1961年的庐山中央工作会议上遭批判,并戴上“右倾”帽子,蒙冤数十载。
人们在嬉戏之余,不禁对这位开国元帅的遭遇深感同情。彭帅生性刚直不阿,在那浮垮风盛行,精神变态的年代里,他深入农村调查,向会议递交了“万言书”,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竟蒙上了不白之冤。
这时,由于一段时间的山路,我的头上已感到渗出热汗,我庆幸平时锻炼有素,而且出发前准备得充分,而再看那“胖子”,却只能驻脚在“三宝树”下的茶店里品茶,等待游人的归返。
黄龙潭和乌龙潭位于峡谷深处,相距百余米,系两条交叉的山溪在岩中长期冲刷而成的天然石潭。潭两侧的山坡上,生长着高大的天然林,浓荫蔽日,绿浪滔天。清澈的泉水在静谧的山谷里悠闲地流淌着,空气异常清新,恍若仙境。一位游人在谷旁边发现了粗壮的庐山竹,惊叹着问导游,“如此粗壮竹子要长多少年呀?”导游员笑了,回答说,“竹子的粗细在竹子出土前的竹笋时已成定局,出土后,只能长高,不能增粗。”那位游人若有所悟,不
好意思地跟着笑了。
“一日游”的第二条线路是著名景点含鄱口。含鄱口位于庐山南侧,是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形成的一个巨大壑口,壑口大有一口吸尽山麓下的鄱阳湖水之势,因以得名。含鄱岭上有一方型楼台,它就是庐山观日出的望鄱亭。亭上有当年陪毛泽东主席首上庐山的江西省第一任省长的亲笔题词“湖光山色含鄱口”七个大字。从望鄱亭俯看,鄱阳湖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静静地平躺在山麓之下,烟波浩渺,波光潋滟,令人心旷神怡。从含鄱口仰望五老峰,五老峰酷似伟人毛泽东仰卧之势,其额头,鼻子,嘴巴,下腭轮廓分明,引起游人极大兴趣。据说,这是从前一位记者在庐山拍得大量照片后,从相片整理中,首先发现的。该照片被报纸刊出后,引起人们更广泛地传扬。
四
午饭后,游览路线为庐山会议旧址、蒋介石军官训练团旧址、蒋介石和宋美玲藏书阁旧址、锦绣谷和仙人洞等景点。游车停在如琴湖畔。
如琴湖是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坳地,谷地平坦,湖畔建有停车坪,旅店等设施。如琴湖因其形似一把平放着的提琴而得。此处原为著名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隐居的桃园,后被开发成人工湖泊。湖对面的山坡上,在苍翠的绿树间,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外国人遗留下来的幢幢别墅。我久久地望着这平静的湖面,眼前仿佛出现了片片盛开的桃园,四周的楼房渐渐隐去。啊,这真是一片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我在细细品味着陶翁那首著名“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景。
庐山会议旧址是一个多层钢混结构楼房。中国共产党1959年的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1971年的九届二中全会,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在那“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浮夸风盛行,人们心理扭曲的1959年,在那中国经历三年自然灾害,与前苏联关系紧张,天灾人祸俱降的1961年和林彪反党集团猖獗,中华大地乌云密布的197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这三次会议,都深深地刻上了明鲜的时代烙印。
旧址门前的广场上,设车载移动商店,商店里超小型的黑白电视机里,反复播放着毛泽东主席当年接见“红卫兵”时的录像,录音和颇具时代特色的“红太阳”歌曲。这里的一切俨然都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那个动荡的年月。
在庐山会议旧址右侧不远处,是蒋介石军官训练团和蒋介石、宋美玲藏书阁旧址。该训练团被称为黄埔军校分校。当时,蒋界石在对革命根据地井岗山的围剿中屡遭败绩,据说正是由该训练团训练的军官,在对井岗山实施的第五次围剿中,迫使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再往右几十米,就是庐山具有代表性的外观四层而内六层的钢混建筑--庐山大厦。该楼原为国民党下级军官住所,始建于1935年,1937年竣工。由于大厦位居于一个小坡上,楼前有近百层石阶,更显得其高大雄伟。游人在大厦前自然是摄相拍照,一阵繁忙。我伫立在大厦前,望着“庐山大厦”几个醒目的金色大字,不由地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时至今日,我的相册里还珍藏着1967年在大厦前拍摄的那张黑白照片。
从庐山大厦前行,穿过繁华的庐山管理局所在的街道,攀上一个陡峭的山梁,便可望到庐山著名景点锦绣谷和仙人洞。
山脊上灌木丛生,在小径的深处,显现出一个被木桩围定的古老亭子。亭子中间竖一石碑,碑文已变得有些模糊,但仍依稀可见。碑文显示,这亭叫御碑亭,系1393年朱元璋所建。朱元璋在称帝前,曾在鄱阳湖一代与陈友谅打过17年仗,有一次兵败庐山,正危急间,忽然身后岩壁残断,将追击者隔离在悬崖对岸,朱才勉遭厄运。现在断壁的狮子口悬崖处留有“断崖千尺”的字样,以纪念朱元的这次历险。朱元璋称帝后,上庐山谢恩,行到此处,只见一仙人化作一道白光而去,于是便建碑亭以示纪念。
从山梁眺望山谷,一幅与南侧茂密林木形成巨大反差的神奇画面,展现在面前。此谷名日锦绣谷。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而得名。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游此谷曾留下“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的赞美诗句。整个锦绣谷,山岩裸露,青光闪闪,巨石叠加,千岩竞秀,万壑回萦,断崖大成。峭壁峰壑如雄狮长啸,猛虎跃涧,似捷猿攀登,仙翁盘坐,栩栩如生。仿佛走进了一座精美的石雕动物园。一丛丛灌木,一簇簇山花,一株株古松,映卦在毫无泥土气息的绝壁的岩缝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展现得如此淋漓极致。
仙人洞就在山梁对面不远的崖坡上,该洞只不过是山坡上一个并不十分起眼的普通的石窟。洞的侧旁有1946年蒋介石与美国五星级上将马歇尔就国共合作一事,进行谈判的谈判台旧址。
仙人洞左侧有石砌的月亮门,门楣镌刻“仙人洞”三个大字。在月亮门内有一巨石突兀,形如蟾蜍,名蟾蜍石,有一劲松插石挺立,称为“石松”。石上刻着“纵览云飞”“豁然贯通”摩崖大字,石下乱云飞渡,如入仙境。
仙人洞右侧之观妙亭下,有一比蟾蜍石更大的游仙石,该石凌空而出,石下万丈深渊,奇险无比。游仙石旁有一竹林,明朝嘉靖七年东莞人钱全志,在石上刻下“游仙石”三个字和傍山崖的诗句“竹林无处仿仙居,百尺丹崖悬断石。”
游人已经前行,而我仍久久伫立在仙人洞前,凝望着眼前的一切,寻觅着四十多年前的往事。毛泽东主席那首极富时代特色的流传很广的七绝,“暮色苍苍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又在我的耳边响起。那“劲松”指的就是那棵“石松”,“险峰”指的就是位于锦绣谷深
处,人迹不至的形似猪头的绝顶崖峰。那时,我就是站在这同一地方,不断品味着毛主席的这首诗,在纯真洁净的心灵上,不禁泛起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岁月沧桑,有人就说那是一场群众运动,而我却一直在认为,那实际是在运动群众,是“四人帮”和林彪反党集团幕后操纵不明真相的群众,相互欧斗,使天下大乱,企图达到他们不可告人之目的。
在仙人洞前,我坐在毛泽东当年拍照的旧藤椅上,留下了我二上庐山的唯一一张纪念照。
这时,走在前面的游人,有人折返,说前方无路,我也信以为真,因为上次登庐山时,我就是至此归返的。然而,导游员却说:“我们不走回头路。”只见她带我们绕巨石,穿隧道,一会儿,便来到位于峭壁悬崖之上的石径小道。这小道时隐时现,蜿蜒迂回,直通“险峰”。这时,我才告诉导游员,说我这是二上庐山,当她得知我首上庐山至今已四十年时,就说,你上次登庐山时肯定没到过这里,这条路是1980年才开通的。
石径旁的两块相距数十米的秃岩顶上,插立着两株顽强的小松树,这两株松树遥相对应,显得十分孤伶和寂寞,人称它们为“孤独松”和“可怜松”,其中一株松长在二巨石相拥的岩缝中。导游员问游人,这石头像什么,这时,我走在游人最前列,我审视了一下,随口回答,像乌龟。导游小姐回说,对了,那是乌龟和蛤蟆在谈恋爱呢。引得游人一阵哄笑。
导游员又指着前面“险峰”崖端,问道,你们看那又像什么,又是我第一个看出来。我回说,像猪头。导游员说,对了,那峰别名猪头峰。
导游员接着又问:“你们在哪儿见过这幅画面吗?”人们默默注视着峰端,无人作答。导游员说,电影《西游记》片头曲的背景就是此崖,不过,人不能到达那里,唐僧师徒在那里显现的镜头,是由电脑合成的。
游人若有所悟。
临近险峰,石径旁横着一巨石。导游员告诉游人,此石名“好运石”,围着转一圈,有财运;转两圈,有官运;转三圈,有桃花运。于是,有许多游 客不顾登山带来的辛劳,纷纷绕石转了起来。有人逗问,那么转四圈呢,有人回说,转四圈便没运了。导游员对着一群女游
客笑说,转四圈就怀孕 了。人群又是一阵哄笑。
这时,走在最后的“胖子”才满头大汗地赶了上来。我招呼说,快转“好运石”。“胖子”说,我已退休,一 不求官,二不谋财,还转它干什么。他的回答,大出我的意外,我本来觉得他是因为太累,才放弃的,但仔细一想,他的话确也不无道理。
人们终于攀上了险峰。这峰顶海拨1025米,峰背上筑有用围拦圈定的供游客辽望和歇脚的面积不足十平米的平台。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啊!从这里可以俯瞰锦绣谷的全貌,山脚下是绿水茫茫的庐山水库。波光粼粼的库水,映照着峡谷的奇山秀石,使美丽的锦绣谷更显得锦上添花。人们在这里又是了望
,又是拍照,尽情地挥洒着一天劳顿后的愉悦。
五
下午三时,游人回到如琴湖畔,踏上回归之旅。这时,天已完全放晴,游人都在兴奋地谈论着一天来对庐山的印象和感受。有的说,庐山是风景山,有的说,庐山是佛山,众说纷云。我紧紧地依偎在窗前,望着车外不断翻新的精美的庐山画面,听着游人的谈论,心潮激荡难平。是啊,庐山是座风景山,是闻名中外的避暑胜地。自鸦片战争以来,这里修建了具有英、法、美、德等十八个国家建筑风格的上千幢别墅,其中最著名的有美庐别墅,歇尔曼别墅等,成为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国际别墅群落;庐山又是中国宗教中心,有寺庙五百余座,是中国最早的寺庙园林;庐山更是一座政治山,发生在中国大地上近百年来的政治争斗,无不在庐山上找到它存在的痕迹。庐山曾是国民党的“夏都”和反共指挥中心,蒋界石的许多对时局的重大决策,都是在此处作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曾三次在庐山亲自主持召开中央会议,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极具历史价值。
星移斗转,四十年沧桑,对于我这个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与新中国同坎坷,共患难的一代人来说,二上庐山,有着年青人难以体会到的更为深刻的感受和感慨。中华民族是个苦难的民族,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深受帝国主义列强残酷的蹂躏与欺凌,劳苦大众的头上更是压着帝、官、封三座大山,为了民族的翻身与解放,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这个多难的民族却有屡遭天灾人祸。特别是经过长达十年“文革”的动荡和骚乱,使早已伤痕累累的国体频添了几处癍痕与伤疤。腐败的清政府使中国的发展停滞了几百年,而十年动乱则贻误了一代人。想到这里我的心情是异常的沉重。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华夏民族终于从困惑中走了出来,迎来了和谐盛世的春天。。
注: (1),黄龙、三宝:指庐山著名景点黄龙寺、黄龙潭和三宝树。
(2)、蛟龙:这里喻发生在中国大地上近百年来的政治争斗。
(3)、石窟矮松:石窟指仙人洞。矮松指“石松”。这里影射十年动乱中一夜成名的“四人帮”及其追随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