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五”普法教育以来,法制宣传越来越深入人心,形形色色的案例出现在大量报刊上,既增强了可读性又显著提高了发行量,与此同时地摊到处涌现,各种法制读物目不暇给,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期明显的一种社会现象。群众对法制宣传的关心,实际上就是对国家、社会和人民自身的关注,法律意识空前强化,对于案件发生的原因及其后果的注意亦大大增强。各地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民事纠纷调解蜂拥而至,人民需要法律保护也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但人并不是动物,他们有思想有人格尊严,即使发生种种法律问题,也都需要关注他们人性的一面,通常引起人们问几个为什么?如果能够合情合理地加以解剖,让人看到犯罪或者激烈的民事纠纷的内因,这会使法律更具公信力、说服力;但法制新闻往往偏重案例的过程及结果,在分析其形成及其导致的后果方面也有其不足之处,没有将人性与道德、法律、社会规范加以区别,明确地针对人性的共性做文章。对正面和负面的人生、人性剖析不充分;这方面并且还应该增强记者、编辑的人性意识,深化报道内涵,加重启示教益的分量。
一、法制新闻与人性宣传
1、法治、法制反映和涉及的是人的行为、规范与制约人的行为,由正负方的报道和舆论中的扬善惩恶,目的是社会安定与人的进步。案例报道的启迪、社会文化(价值)在于使人具有健康、健全的人性,这是社会的基础。
2、以人为中心提倡与反对什么,其内容与表现方式和效果。法无情人有情,以情动人,从思想观念和行为上,使之由恶向善。法是一个社会的底线,不容法外施恩。
3、宣传弘扬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法制新闻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为直接在社会底线和做人底线上凸显人性意识,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贯穿法制新闻的全过程。公检法所有执法人员,不应将“人性关怀”当纯粹的工作手段,而须成为自觉的人生态度。“主义”,是某种优先地位的表示,人道主义,就是将“人”放在优先地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以人和人的解放为出发点和目的。优秀人物,首先一定是人性美好的人,他们将罪错者置于和自己同类的水平线上,满腔热情地帮助后者,尽管有恩将仇报、不识好歹的后果,但他不以“恩赐”和“图报”为工作目的。人道主义不应当被看作一种手段,只是为了制约而做的姿势。用温柔面目让人接受法与道德的规范,也要认识到人道同时亦促进社会的改造,同时改造着实现人道主义的主体自身。如先进人物、依法办事的执法人员,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提高自己的人品。报道应注意真心诚意地尊重人(绝非摆样子或只为某个具体目标去说服教育的短期行为),也使人尊重自己(而不是一味“克己”)。
我们常常听到看到许许多多让人思考的问题例如——
1、社会普遍议论人性丧失、人格低下、人品恶劣等现象。1989.5.19,两名14岁少年,索要一个足球未遂,将一小学生打伤后活埋。匪夷所思的行为让人难以置信,却是无情的事实。两少年并非恶魔,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许多闻所未闻而又让人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而一些恶性案件如残害无辜,无端杀人,真就找不出具体的有“缘故”的“恨”,无法解释种种非人性非理性的行为。
2、案例报道是否应该对死刑犯多一些心理层面和人性的揭示,寻找内在罪因尤其是注意临刑前的日记、书信和谈话所流露的真实想法。
3、如何唤起人性追求,对罪错的认识与再生的意义。
4、对执法者审讯中搞刑讯逼供、制造“冤假错案”的行为和心理,应坚决予以揭露,汲取教训。
5、对罪犯也必须当作“人”——才有起码的对话,在监所尤为明显。
6、人性与兽性的搏斗,通常成为影视剧的主线,其中能看到真实的社会面呈现的本质。毒品,以其难以克服的依赖性,控制所有吸毒者,毒品摧毁人性,即使吸毒者意识到要恢复人性也无济于事,这正是戒毒的难点。
二、人性宣传的表现方式——
1、执法者的人性体现:弘扬积极人性的价值,人之为人应该做怎样的人,幸福观、痛苦观。京剧舞台的苏三案,公差崇公道何以让人难忘?得益于他的几句公正语和对蒙冤的苏三同情的态度。监狱干警,不少人为犯人的改造付出努力,闪现人性之光,往往感动囚犯,促进他们向善转变。对人的新生,唤起人性,都有激励作用,注入人性因子,人性、人情、人道,有着温暖人心的特殊作用。
2、社会新闻中,人性美丑的对照和褒贬要有鲜明的态度。对冷漠、无情、淡漠的人和社会现象,必须谴责并分析其害。北京98.5-6月间,报上寻找在储蓄所拿走他人5000元的女人,最后此女悄悄送回,得到谅解。
3、罪错案件报道中的人性内容,寻找其轨迹,注意人性与兽性之起伏过程,深层次文化原因。在认罪服法和改造自新中的人性认识;临刑的悔悟和从中表现的人性愿望。人性缺陷与沦落、丧失、堕落的原因——利益驱动;社会消极面影响;执法者自身的人性扭曲及违法犯罪的影响;小环境(家庭、圈子、具体交往等)的负面作用,吸毒为最;囿于个人偏执、自私等人格缺陷。信仰转移、盲目、无人性的追求。谁也代替不了你,美的人性只能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