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自然慷慨无私的馈赠,我们早该心存愧疚。华美的言辞感恩,绝不意味人们对大地母亲的回报。为了与自然界和谐共进,我们还是快点做些有用的实事。
有人会像饶舌的喜鹊:“看哪,我做了!”刚脱冬装,便叽叽喳喳地唱:“春天来了......”仅此而已;有人陶醉地说:“愿化作一棵树”,只为“长在恋人必经的路旁”,“用颤抖的叶”倾诉“等待的热情”。
许多人认为真地干了实事,例如植树,二十多年,参与者达四十亿人次,若每人每年种活一棵树,那一定是绿波浩瀚的树海。遗憾的是,森林覆盖率其间仅多了五个百分点。类似的“实事”不可谓不多,人们已司空见惯,其中难道不是有很多的人和事,欺骗了大自然,同时也欺骗了自己?!
而人们更多地在做什么?
西部某贫困县,记者问一少年,“拾柴干啥?”“煮饭。”“煮饭干啥?”“吃饱。”“吃饱干啥?”“拾柴。”精彩的回答,简直天生地浓缩了一种只知仰赖自然恩赐、不知创造发展良性生态环境的落后意识。年复一年,一代一代,人类无情的索取造成恶性循环,于是,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荒漠逼近、沙尘暴袭来。
再不能不做什么了!
有人说:我们愿作一棵树,就是说,从精神到行为愿意将自己当作绿色生命的一部分。改变观念,不再自诩是世界主宰,就会像等待心上人那样,用刻骨铭心的爱拥抱大自然。
如果我们愿作一棵树,就是说,从眼前做起,像善待眼睛似地真诚善待无声世界,种活每一棵树,添每一分绿,不存一丝虚情假意。
如果我们愿作一棵树,就是说,要竭尽全力保护和发展大自然自身的每个部分,根深叶茂,果实累累,用心血和智慧点缀和肥沃绿色大地。
这时,诗人、歌手对大自然的赞美,才是与大自然共命运的人类应有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