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律意识,倡导法律援助,提升律师素质,提高律师声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首页 | 资讯 | 旅游 | 社会 | 法治 | 透视 | 网评 | 调查 | 聚焦 | 追踪 | 维权 | 公益 | 反腐 | 案例 | 关注 | 说法 | 财经
万象 | 曝光 | 民生 | 环保 | 安全 | 教育 | 保健 | 咨询 | 房产 | 书画 | 来信 | 援助 | 论坛 | 人物 | 文史 | 访谈 | 文化
地方
频道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广西 | 宁夏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
网站公告:   今日天气: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内容  

上世纪八十年代公开社会吸毒问题

发布日期:2022-8-1  查看次数:33907 来源:兰州  作者:陈仁川

 
 
 

     毒品泛滥引来的社会问题,在八十年代初尚不明显,对中国是否存在越来越严重的贩毒吸毒现象,一些人往往欲抱琵笆半遮面,有关部门甚至限制新闻单位对此的报道;但现实已经不允许对公众隐瞒日益严重的毒品公害。记得在多次的人大会上,不少代表都提出这个社会丑恶现象并对之感到忧心忡忡。尽管如此,将贩毒吸毒戒毒予以公开报道仍不多见。

    报社公开报道禁毒的社会现象,开始的动因也有点偶然性。那是我们一行去采访看守所的返回途中,要经过大滩戒烟所。处菜地与粮田之间,本是收容站农场,挂了戒烟所牌子,一个库房改的戒烟者和收留的卖淫者住地。所长在此工作已18年,民政局干部。带我们进所,大间有炕有床,烟民个个盘腿,双手分置两膝而坐,见了我们一起鼓掌。女有二十多人,其中吸毒的9人,最小的13岁,神态老气,已有5年烟龄!妈妈给我抽,因为肚子痛。女烟民年轻貌好,而卖淫的都在三四十岁且长相不佳,多从农村到城镇。二者似乎泾渭分明,言辞中,吸毒的认为自己比当的高雅。我们随意提了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会吸毒、毒品从哪里来,吸毒后有什么感觉、你们认为吸毒对不对等等,虽然他们回答吞吞吐吐,但看我们言谈随和,对他们没有任何敌意,所以渐渐也颇有点敞开心扉,都意识到吸毒不好,又没有决心戒掉,处于两难之间,他们感到尤其对不起父母亲人。采访戒毒所后,在法制导报写了两篇相关报道——《让瘾君子走上康复正途》和《来自戒烟所的忧患意识》,这是省内出现较早的关于毒品问题的报道。但那时并没有明确用戒毒字样挂牌而是用含糊的戒烟二字。关于禁毒的报道首先引起戒烟所的重视,该所派人来取走两期报纸,讲社会上有五六人看了报道后,自动背行李进了大滩。后来这两篇报道都编入省上出的扫除六害的小册子。      

    1990.5.31,兰州市汇报禁毒,部署开展以禁毒为中心的严打。省委书记听了汇报并讲话,会上放了电视台制作的禁毒片,主要是市局录像内容,其中引用我禁毒报道中的原话。不久,出现一桩怪事,公安举办兰州市首次打击毒品犯罪展览,展品海洛因(实为仿制品)竟然被盗,系外地逃窜犯半夜所为。这样的事情明目张胆地发生,不禁让人更加感到社会吸毒问题的严重和开展禁毒斗争的紧迫性。

    下面就是我写的两篇相关报道——

来自戒烟所的忧患意识

本报记者陈仁川

    采访兰州市戒烟所之后,脑际时时萦绕着该所干部提到的许多问题。由于匆忙上阵而设施简陋、经费匮乏、人力不足,这些具体亟待解决的困难,都希望尽快予以解决;但他们思考更多的还是如何才能彻底清除吸毒这一丑恶现象。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为全社会关注,在新闻媒介公开贩毒、吸毒公害之前,关于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几乎未曾涉及已成事实的吸毒。两劳部门则比较敏感,因为一些服刑犯或劳教人员,导致其罪错的成因或诱因,就是吸食毒品。今天,应该将这样的案例曝光,让人们看见因吸毒犯罪的严重后果。戒烟所干部十分支持向社会宣传吸毒的危害及防治之策,他们认为只有正视现实,才能唤起民众保持清醒的认识。

    戒烟所自19886月投入社会拯救工作,当年接受强制戒烟人员168名,其中年龄35岁以下的占94%1989年前9个月,接受烟民”576人,35岁以下的人达95.6%。毋容置疑,青少年已是吸毒主体。对上述人员综合分析的结果同样是触目惊心:吸毒者集中于城区,并以有文化、在职和待业青年为主,且向低龄化转移。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烟龄多自1987年始,其时虽短,而获取毒品的渠道却多。统计数字表明,有三分之一的吸毒者曾经分别被判刑或劳教或少管以及治安行政拘留,换言之,有相当数量的吸毒者,原来就有为社会不容的恶劣行为。说明罪错与吸毒的关系,实为恶性循环。为了吸毒,不惜沦落直至犯罪;有劣迹的一些人,在毒瘾泥潭醉生梦死,对社会制约更加无所顾忌。因此,吸毒本身就是驱使犯罪的一个直接诱因。事实上,有不少盗窃、抢劫犯罪者,不择手段地攫取钱物,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购买海洛因之类毒品。

    自然,大多数吸毒者并未犯罪,但已给他们个人和家庭、亲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幸。吸毒者始而耗尽正当收入,继而变卖家产,然后四处借债,举家因之惶恐,他们自己却鲜廉寡耻,置人的尊严和价值于不顾。戒烟所调查过一名二进宫的强制戒烟者,染上恶习后,因家境维艰,无钱可花,他竟然将高位截肢的母亲为生计做的鞋垫卖掉吸毒。第一次强制戒烟后,仅隔四五个月,又旧病复发,原因是往昔的吸毒已严重损害其夫妻感情,他因此意志更加消沉,重与烟友相聚,终于一发不可收拾。有些青少年,则出于好奇,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或听说吸毒能提神、治病;或相互攀比,以吸毒炫耀本领。须不知鸦片、海洛因的诱惑在于强烈的成瘾性,大多数人吸食两三次即无法自己。他们往往从精神亢奋到抑郁沮丧,对生活的态度也一变为幻想与世隔绝,有业不就,消极厌世。从精神到人身都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与时代生活则表现为格格不入、冷漠无情。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今天的吸毒者,本应该是改革和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却每日每时在慢性中毒,消磨着宝贵的青春。戒烟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所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正是基于以上事实。

    一位美国医生认为:这一代人最大的一场战斗可能是对付吸毒,似乎有点危言耸听。当我亲眼目睹一名年仅13岁、已有4年吸毒史的女孩时,除了愕然,更深深感到了彻底戒毒的艰难。如果,我们尚未达到用这一代人投入战斗的程度,那么,至少在今天动员全社会来对付吸毒已是刻不容缓的事。                      

瘾君子走上康复正途

——访兰州市戒烟所

本报记者陈仁川

     19891118日从省劳动教养管理所采访归来途中,我们一行五人走访了位于崔家大滩的兰州市戒烟所,尽管吸毒已是日趋严重的社会丑恶现象,而且有如病毒性感冒在流行,但对于社会上大多数人而言,吸毒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实。因为这种令人厌恶的社会病,本已在新中国绝迹;年长的人也许还保留了对于民国时期贩毒吸毒,致使成千上万烟民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记忆。至于林则徐戒烟、中英鸦片战争则纯然是近代史常识,很难引起今人具体研究戒烟的兴趣。然而,吸毒毕竟已死灰复燃,现在已不仅是要正视它,还尤其必须刻不容缓地为扫除害付出艰苦的努力。

     戒烟所负责人老严,一位精神矍铄长得很结实的中年人,热情而抱以期待地介绍情况,希望新闻界支持和宣传政府开展的除救人的工作。目前,这个因陋就简,以最快速度建起的戒烟所,已有170多人接受治疗。在这个依法实行强制戒毒的场所里,同时也接受自愿前来戒烟的公民,办公室墙上有一面题写辛勤园丁治病良医的锦旗,就是慕名而来治的西安秦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赠送的。不过,大多数染上毒瘾的人,其中主要是年轻人,即使亲身感到了鸦片、大麻或海洛因等毒品成瘾的痛苦,要走上康复正途并非易事。强制,在这里绝不是一个让人惧怕的字眼,而是不得已的治疗手段。因为海洛因等麻醉毒品,具有强烈的成瘾性,一般吸上两三次就为之勾魂摄魄、难舍难分。市上流行所谓小包包,一个需一张大团结,大多数吸毒者每天至少吸两包。严重成瘾又有经济来源(自然不包括不正当来源)的人一天要抽掉“600以上,有一个体户竟为吸毒先后付出13万元的代价。尽管如此,吸毒者还是一发不可收拾,为了一个迷魂包包,不惜变卖家产,有的人更是不顾一切,去偷去抢去害人。因此,对吸毒者不采取强制措施,几乎不可能使其戒毒。集中管理,按时吃药,帮助他们度过戒烟期(一般为55天),从身体上恢复作为正常人的活力;同时,让他们认识吸毒对个人的戕害、对家庭造成的灾难和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最后使戒烟者树立重新健康地生活的信心,而这一切,前提是强制戒毒。

    戒烟过程中,全所工作人员以极大的耐心,给吸毒者以强制的爱护,这需要戒烟者及其亲属的理解与配合,不少瘾君子进所之初,焦躁万分,如重病缠身,有的人寻死觅活,吞汤勺、咬钉子,经过强制服药和其它治疗,他们逐渐安静下来。可是有个别家长只知怜悯孩子一时的苦状,不想想戒烟将使其亲人和全家获得幸福和安宁,对强制戒毒大加指责;绝大多数人的家人则以难忘再造,重起奋进的言语感激政府办了大好事。我们在住室见到接受治疗的吸毒者时,恰是晚餐时间,每人一个半斤重的白面馍,青椒炒肉、白菜炒肉各一份。为了加强治疗者的营养,所里竭尽全力,保证每人每天早餐半公斤牛奶、125克面包一个,中晚餐各为两个荤菜。采访中,9位女吸毒者(其中一个仅13岁),还为我们唱了自编的《戒烟者之歌》,一共5段,其中这样唱道:戒烟所里温暖如春,队长关怀教育我们,接受教育,服从管理,树立信心,安心戒烟。

    是的,染上毒习的人,除了下定决心、树立信心、安心戒烟,别无选择。中华民族历经灾难,终于走上社会主义光明之路,再不能让一百多年前泛滥的鸦片瘟役卷土重来,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当我们向辛勤工作、为全社会除害消毒的戒烟所干部挥手频频告别时,虽然对业已出现的吸毒这一丑恶现象有复杂难言的感觉,但我们从戒烟所的成绩中,已经看到了一批戒烟者走上康复正途的身影,更看到了扫除烟毒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附言】毒品犯罪事实上的存在,且越来越严重,其泛滥之势令国人忧心忡忡。国家公开这一事实的同时,极大地强化了禁止吸毒和加大打击贩毒的行动。与此同时,影视剧、话剧等多种文艺形式也迅速反映了这场斗争展开的行动。甘肃上演了省话剧团创作的《黑雾》,央视播出一批与国内外贩毒集团斗争的电视剧,影响非常大。我去北京开会,参观了全国打击毒品犯罪展览,看到由于吸毒致使家破人亡的案例不胜枚举,令人痛心。我的一位朋友、一心研究学问,一天意外发现儿子竟然已经吸毒成瘾,他惊恐万分,请求派出所民警立刻将不成器的孩子送进戒毒所,可见毒品不仅就在人们身边存在,且让大量家庭陷入空前的困境。有个青年吸毒,使全家无时无刻陷入恐惧,后来这个年轻人跳楼自杀,大人尽管悲痛,却说儿子做了好事,父母感谢你呀!进入新世纪,毒品并没有消失,又出现一大批花样翻新的新型毒品,社会许多显眼处都张贴着全民行动、打击毒品犯罪的宣传品,各社区医疗中心都摆放着关于新型毒品的相关材料。禁止吸毒打击贩毒犯罪,是一场事关全民的人民战争,这场斗争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 不可放松警惕啊!                                                             

                                            

 

 
热门·推荐    
去年审查调查县处级及以上一把手5836人
去年审查调查县处级及以上
2020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
· 去年审查调查县处级及以上一把手5836人
· 用无罪推理“拽回14条人命”的法学教授
· 6省公布中央生态督察“回头看”整改进展
·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10年 4000万农村娃
· 揭开低保被取消后仍享受补助之谜
·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原院长秦国杰被“双开
点击·排行    
山西柳林县龙门会全体村民举报村支部书记贪
民警放款1千万给人大代表 为讨债将其非法
多地整治“老赖”有奇招 未来微信能标注失
一份荒唐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墙上涂鸦也能做公益
北京:地铁谩骂女子当事人被警方连夜抓获
女生扶老人事件再发酵 疑问:认定书未写明
习近平今赴英访问 两国企业将有大手笔合作
习近平向教师致以节日祝贺:责任重大使命光
业内人士称中国柴油汽车排放造假远超德国大
热门·图文    
民警放款1千万给人大代表 为讨
多地整治“老赖”有奇招 未来微
墙上涂鸦也能做公益
女生扶老人事件再发酵 疑问:认
投票·调查    
你是从哪里知道本网站的?
  • 网友介绍的
  • 百度搜索的
  • Google搜索的
  • 其它搜索过来的
  • 网址输错了进来的
  • 太忙了不记得了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人员查询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2 大江法律服务网 WWW.FLFWW14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djflfw148@126.com 法律顾问 张福源
    法律服务网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No part may be reproduced in any form without the prior permitti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