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县长父亲》引热议 作者:文章为纪念父亲 没想到会获奖
9月18日,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在其官微上发布了一份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一则标题为《我的县长父亲》的一等奖获奖作品引发关注,县长父亲名为于志明,作者名为于忠东。
有网友认为,这是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中“我的区长父亲”桥段的再现,引起质疑,德州作协也在18日晚删除该动态;更多的网友认为,“看了原文,文笔朴实,想到了自己爷爷奶奶那老一辈人的作风”“喜剧电影的笑点不该影响文学作品的创作”“不应该看到标题就冷嘲热讽。”
9月19日下午,记者联系到文章作者于忠东,她告诉记者,获奖文章是缩减版,此前她曾在父亲节写过万字长文,而写文章是为了纪念离世三十多年的父亲,并没有想到会获奖。“老爷子写了一辈子,我是最小的女儿,作为他的后人,我觉得应该整理出来。今年我已经60多岁了,下一代可能就没有这么深的情感了,也怕这些东西被毁了,当废纸卖了,就可惜了。”
父亲已去世30余年 “写这篇文章是为纪念父亲”
9月19日下午,还在医院照顾人的于忠东向记者回忆了她写作的缘由。于忠东介绍,她25岁刚结婚时,父亲就过世了,已经过世三十多年。今年她60岁了,已过花甲。“父亲去世那年虚岁也是60。一开始,我是赶着父亲节写的这篇文章,为了纪念父亲。”
“此前,我们把父亲生前写的工作日志捐给当地党史研究中心,看看还能有什么用,也算是对父亲的一个交代。党史研究中心一看觉得这个东西挺珍贵的,就准备整理出书。所以我是在做这项整理工作的同时有了一些感慨,才写了这篇文章。”于忠东说。
据齐鲁网·闪电新闻去年3月31日报道,德州禹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收到了一份由热心市民捐赠的珍贵礼物——来自上个世纪的91本工作日记。日记的作者是14岁就参加抗战的老党员于志明。于志明曾是禹城县长,于志明的小女儿于忠东介绍,每次搬家,他的父亲都会随身携带两个大木箱。里面一本本,一摞摞都是工作日记。每页都编有页码,每本都有编号。如今,于忠东将这91本日记捐赠给了禹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
中共禹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波表示,这91本日记是一份对禹城党史具有极高价值的历史珍贵资料。他们为此成立了工作专班,将史料整理好、利用好,并充实到正在编纂的《中共禹城地方史》(第二卷)中去。
记者梳理发现,《我的县长父亲》原文最早分四次发表在山东禹城作家协会的官微“禹城文学”上。2022年6月19日,禹城文学发表了于忠东《怀念我的县长父亲(一)》一文。在文中,于忠东写道,“我娘说:你爸活着的时候就说,他这辈子,没给儿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就留下了两箱子书和写了一辈子的工作日志。你们姊妹五个,看谁有出息,‘懂他’‘识货’,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若没有,这就是废纸一堆。这下你爸可以放心了……”
作者称文章“百分之百”真实 怕“下一代的人不知道了”
据公开信息,今年6月,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举办了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比赛。于忠东告诉记者,在朋友的建议下,她按征文格式将文章缩减后投稿,“我就是一个退休老太太,抱着凑热闹的心态,也没想着会获奖。”9月,该征文比赛获奖名单在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官微公示,由于文章标题引发舆论热议。
对于近期网上的舆论,于忠东告诉记者,“我最近都在医院照顾人,没有上网,也听说了,别人愿意咋说就咋说吧,咱也堵不了人家嘴,因为这都是些实事求是的事儿,我心里很坦然。”对于网友质疑的文章是否属实,于忠东强调,“绝对的,那是百分之百的,可以向天发誓的。”
于忠东告诉记者,对于父亲的很多工作,她也是通过整理父亲的日记才了解的。“那时候,他整天忙,咱也不知道他整天忙些啥,那时候我也还小。”于忠东介绍,“从去年开始,我开始整理父亲的工作笔记。老爷子写了一辈子,我是最小的女儿,作为他的后人,我觉得应该整理出来。今年我已经60多岁了,下一代可能就没有这么深的情感了,也怕这些东西被毁了,当废纸卖了,就可惜了。”
于忠东最后告诉记者,“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老爷子做的这些事情,我自己在整理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感动得稀里哗啦的。那一代的人都是这样,像焦裕禄式的干部,这种精神应该发扬光大。我们这一代的人要是不说的话,下一代的人就不知道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蔡晓仪
孙钊 闫沫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