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一篇《她的中国心》震颤了无数中国读者,但我未见这篇作品。后从电视看见:“她”——一个战争遗留在中国的日本孤儿,被一对善良的中国夫妇抚养成人,大学毕业后默默地在一个名叫库伦沟的地方任教,三十年如一日,虽然如云似雾的樱花之国是生她的祖国,而她深情所系、她的生命却是属于中国,她,蒙古族名字叫乌云。最近,接到1990年11期《新华文摘》,才终于捧读徐福铎的这篇报告文学,自己被感动,流着泪,透过作品诗一般的语言和散文的意境,想到许多......
乌云的遭遇和被中国母亲养育的经历,是比较特殊的。有人因此会说,乌云和她的中国亲人、朋友、学生之间容易倾注纯洁的真情;至于其他芸芸众生的中国公民,则难以企盼人间真情,以致要让影视的虚构召唤情兮归来。的确,乌云拥有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她感受中国人美好情怀的捷径;然而,几十年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不了情,处处离不开一个“真”字——真诚、真实、真心,却绝非仅靠拥有一个特殊的关系就能获取。
中国人传统的讲究人际之间应真诚、和谐,“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珺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古老的《诗经》中在这里讲的是男女之情,实则概括了人间应以真情“永以为好”的追求。今天,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如何都应该在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有新的空前发展。乌云,一位异国女儿对中国像对生命一样地热爱,作为中国人又该怎样爱自己的祖国?爱心应该(尽管要有教育、培养的过程)融化于事业、于朋友、同志、亲人乃至华夏一切同胞之间,这显示着一个中国人文明、进步的人格和素质。
由此又想到,民间云:六十年代人整人,七十年代人恨人,以及人骗人之俗语。自然这不是指社会主流,可也不能否认这实际存在的畸形的人际关系。人整人,不待细说,那是一片阴云,总算在消失;人恨人以及人骗人、人害人呢?文学、戏剧、影视作品正刻划和揭露着,新闻媒体亦不时予以抨击。我们调查罪犯的心态,很明显地发现他们几乎不同程度上存在“恨”人或“骗”人或“害”人的动机和行为,从恨具体的人到恨所有的人。再随便看那些昧良心的“孔方”牌厂家和个人,他们靠假冒伪劣的把戏不知坑骗了多少人!由此可见,社会弊端和社会治安诸多问题,其内在的一个重要原因,难道不正与这种“恨、骗、害”人的不良风气有直接关系吗?
“我们手拉手,友谊传四方”这激情的歌,来自24届奥运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中国人自己的声音。电视连续剧《渴望》被评价为“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形象体现,文学艺术家们在九十年代应该多一些再多一些地大写《她的中国心》式的作品,中国人向往社会充满“人间真情”,这是无可置疑的。
(附言)进入21世纪,在汶川大地震之后,每一个中国人在大爱无疆的温暖阳光下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灵洗礼,不仅思想、感情被人间真情沐浴,同时在行动上有了各自无私的爱的付出。大灾大难面前,中华民族拥有“真情”这样的精神财富,说明能改变中国人自身的精神力量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