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数玉皇,地下数西王”。言下之意,就是西王村大、人多。自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集体不种菜了,村民们只好到金井庙或卿头镇的集市上去买,多跑路不说,耽误时间就是老百姓心中的结。
从“方便群众”出发,有些卖菜的的抓住这个商机,每天早晨就在西王村的街道路口上摆起了卖菜的地摊。开始时,只有一、两家,蔬菜很快被抢购一空。别家经营蔬菜者知道后,也在西王村摆开了菜摊。
于是,每天东方鱼肚白的时候,西王村的正中街道两旁,便陆陆续续摆满了各种菜摊,有卖西红柿、白菜、黄瓜的,有卖萝卜、大葱、韭菜的,不管是啥,都又鲜又嫩,品种也齐全,很受群众欢迎。
渐渐地,这里就形成了比集市小,比地摊大的小型集市,这就是“西王早市”的雏形。
卖菜地摊的不屝收入,吸引了同类产品的商户。一些卖肉的,也在早市支起了肉架,卖开了猪肉、羊肉和牛肉;一些卖水果和卖瓜的也来凑热闹,而且色香味俱佳,非常吸引人,就连当地鲜为人知的“哈密瓜”也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消息不胫而走。那些卖衣服、食品、日用百货、五金机电的……也纷纷利用“集市不圆”的早晨,插空也向西王赶来。于是,西王就从一个只卖蔬菜和瓜果梨桃的早市变成了门类齐全的“小集市”,因其时间多在10点以前,仍然被称为“早市”。
早市的形成,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买到所需要任何东西,这在西王历史长河中是空前未有的,难怪群众这样说:“它既节省了人们的钱财,又免去了跑冤枉路的时间,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早市的形成,也给周边村庄的那些种植户、养殖户、手工作坊……提供了很好的商机,就连运城城内的多家店铺也都赶来这里抢占市场。
早市上有几个熟食摊点,不少老汉老婆,是为看热闹来的的。有的也顺便打打牙祭,有的先吃几个黍面油糕暖暖身子,有的则买上几个闫家的“饼子加肉”用袋子提上,拿回家里和老伴享用……
临散市时,则有更多的年轻人,铭记“百善孝为先”的格言,拥挤在熟食摊前,买这买那,不肯空手回家,总要给老人们和孩子们带回一点心意,让老人们也切切实实地体会到太平盛世的美味。
一次,我也有意识地去早市上转了转,听见高高低低的叫卖声,你争我压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看到村民们聆着买来的大包小包的各色食品;再看看村民们笑面如葵的面宠,我知道现时农民的生活较之市民的生活相差无几,记得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时说过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从西王早市上我们完全能够看到欣欣向荣的农村,完全可以看到当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政策,实实在在的合民心顺民意,老百姓也确确实实地过上了神仙般的好日子。
十时许,来早市的村民相继离去,客商们也急忙收起自己的摊点,到街道上的饭店里,吃上一碗饺子,或一碗羊肉胡卜,便快速开上蹦蹦车往卿头、往金井赶集去。早市恢复了平静,只有一个市管人员独自拿着扫帚,在那里清扫街道。
“西王早市的成功显现,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城镇化建设的必然产物。”我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