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3日,新华网“新闻头条”下面的“封面报道”栏内,靠下部有两条消息,几乎挨在一起,一条是《郑州称流浪农民工拒去医院死亡 目击者否认》,再一条是《马明哲捐资5000万 第四所名园学校正式落成》。读后,心里如翻江倒海,极不平静。
前者是说日前在郑州闹市区一立交桥下住宿的一个农民工,因病了20多天后死去,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议论,因而官方及时回应说:这农民工是拒绝去医院造成的。媒体报道后,目击者出来反驳,说:“没有的事,我们都在看着呢,他根本就没说不去医院。”目击者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些情节,这里只择其一、二。
“这农民工40岁左右,不知叫啥名字,是杞县的,听说家里有老婆。”“他病后不能去干活了,肯定没钱吃饭看病。”“他死前曾感冒发烧,没钱怎么去医院?”“他黑白地都躺着,没人理他。”“他就躺在这桥墩下空空荡荡的水泥地上死了,他的铺是东西方向的,人死后被拉走了。”“桥下风飕飕的,气温在0度左右。他单为寒冷不会要他的命,他有病。”“他死前约一周时,来过一辆急救车,一穿白大褂的下车,问生病的这个农民工有没有亲戚,他摇了摇头,白大褂人又问我们愿不愿跟去医院?我们非亲非故又没空,谁去?白大褂见没人跟去,就上车走了。”“有个姓张的人给他送饭来,他不吃,是有病吃不下呀!”“有个保洁工宋女士曾给救助站说过他的情况,对方来后没有接收,后来车拉的尸体。”“宋女士还告诉过公交公司,说这个农民工快不行了,叫他们打电话给120,可120来时已死了。”“他死的当晚,不少市民自发地在寒夜中,到现场祭奠,也有给别的农民工送棉被的。”我是流着眼泪看完这篇报道的。
后面那篇消息说的是有人捐钱5000万建学校,这特大的数额、特好的人,特大的贡献,我怎能不看?也一定会把人感动得流泪的。可是我怎么努力“抒发”感情,也挤不出一滴泪水来呢。是我麻木了,还是分不清是非?原来我一看这个名字,不但熟悉,而且引起了我久久的思绪。4年前的2008年,我的一篇博文《代课老师年薪300元让人心里滴血》,就是对《贵州政协报》和《齐鲁晚报》上两篇报道的评论,一篇是《代课老师教书13年 日薪1斤玉米》,另一篇是《一个马明哲能抵20万个代课教师吗》。报道说,马明哲是平安保险集团的董事长,他年薪是6000万,正是代课老师年薪的20万倍,......马董抵不了20万代课教师的社会贡献是绝对的,但拿到了代课教师年薪的20万倍却是真实的。我在评论中说到了:关系着平等、人权范畴的收入差距,喊了多少年啦?实际是缩小了还是增大了?同年,我在另一篇博文里还说过:以马明哲为代表的年薪6000万以上的特高薪问题,并未因代课教师特低薪而被关注和解决,造成影响社会稳定的恶果比代课教师问题更大,人们正拭目以待,看政府的决策。此后,马明哲对此表态说:按我的业绩,拿这些薪水是应该的,不能说高。尽管如此,据传闻,他一年未领薪水。
因为这两条消息正巧发在一起,看后按捺不住地才要说上句话。这两者的差距,是否可提到我原说过的“人权”的高度?农民工是否也算是人?那么这个农民工真冤啊,死了还赚上个“拒去医院”的过错,幸好没说他“诬蔑和扰乱社会”;可那“官方”竟然如此推卸责任。实际即使人不死,那么多农民工住桥底,不止一年了,应当怎么看?与我们社会、政府协调吗?可想一想冬天的严寒,睡在桥底是什么滋味?就没有一个“人民公仆”看得见吗?再说马董,您的贡献,老百姓连想也不敢想,可再细琢磨下,几年累计才5000万,还用不了一年的薪水呢?您一年没领薪水,不会影响生活吧?实际您一年的薪水,多少人一生也达不到啊!话说回来,这也不能怨马董,这不是政府和政策同意和允许的吗?民众议论有何用?再是,现实中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农民工和马明哲啊!(山东临沂 宋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