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家乡那一带,小学很不普及,一大片多少个村子才有一处,我们这些上学的孩子,因赶路来不及,不少的要带一顿饭,少数路远的不仅多带饭,还要住校。不知什么原因,所带的饭中,有一样东西很统一,那就是“芝麻盐”,除个别的几乎都有。有卷在煎饼里的,有盛在小瓶里的,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尽管稀罕得吃很少,可那股子浓浓的香味,在周围空间缭绕散发,熏得孩子们笑脸开花,食欲大增,老师看了都高兴,当然更是家长们心底的愿望和良苦的用心。
芝麻盐,就是将炒熟的芝麻和盐,用擀面轴擀的很细,芝麻是做香油的原料,所以味道特别的香。要说做的有区别,那就是加盐多少,不用说,家里芝麻多些的就少加盐,咸味低,能多吃点,芝麻少,舍不得多吃就多加盐,咸得没法多吃。但看得出来,人们发明这种小“下饭菜”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节省,吃的少,下饭效果却很好,尤其能分给多人享用。在过去那贫困的年代,惟独“芝麻盐”,才是众人公认的最节省的物品,不仅直接发挥了食用的作用,收到了节省的效果,而且很快被形象化的用到许多领域去了。例如,社会上经常遇到的投资款项、粮食、生产资料等等的分配,因数量少,确实无法有重点地合理安排,就“人人一份”分下去,大家都享受一点,叫做“撒芝麻盐”;应当、也能够照顾重点,却仍然这样分配的,当然也受到“撒芝麻盐”的批评。
我们这些孩子,在吃芝麻盐的时候,也是互相比较或炫耀,有的鄙视那些加盐多,吃的少的芝麻盐的人,所以有的回家埋怨家长给做的不好。可是我更记得,有一年因大旱,庄稼歉收,甚至绝产,哪还有什么芝麻?自然没有了“芝麻盐”,聪明的家长们,“发明”了一种“糊盐”,就是将盐化成水,用饭帚蘸着洒到面粉里,形成许多小颗粒,不加油在锅里炒熟,外面炒煳了,里面是咸的,略带一点煳香味,以“新鲜”品种,代替芝麻盐,也曾哄得了孩子们。近些年,我早就在超市里发现有装在瓶里或塑料袋里,有商标和条形码的“芝麻盐”了,且价格不菲,细看了看说明,里面还有味精等调料,尝了尝,比小时候的“芝麻盐”味道确实好得多,《说明书》上说能做几种菜用,也可以直接吃,其内涵意义有所不同了,但我看还是源于我们小时候的“芝麻盐” ! 宋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