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自然生态是桐柏最大的资源和财富,桐柏响亮地提出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纳入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构建生态城镇、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四大发展体系,力促发展形态的历史性转变,努力实现呵护绿水青山与建设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寒冬时节,在淮河源头桐柏县,苍松翠柏与其他各类冬青树木一道点缀着大地,大片的蔬菜基地依然绿意盎然。山坡上,果农们正忙着为果树修枝整形,期盼来年丰收。
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县长张荣印告诉记者,良好的自然生态是桐柏最大的资源和财富,桐柏响亮地提出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纳入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构建生态城镇、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四大发展体系,力促发展形态的历史性转变,努力实现呵护绿水青山与建设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按照生态宜居的原则,桐柏科学规划、精心建设、严格管理,使昔日脏、乱、差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在桐柏县城,各类公园、广场、游园多达33处,公共绿地40余处,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5平方米。在县城中心区,全长近10公里的沿淮河生态休闲风光带,为城区居民提供了亲水近绿的自然生态空间;在县城周边,淮源景区、水帘洞景区、龙潭河景区连成一体。县城美了,带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全县有国家级重点镇2个,省级重点镇1个,市级重点镇2个,列入“市50强镇”5个。城镇化率达到35.4%,居全市前列。在星级小城镇迈向规范化的同时,桐柏的新型农村社区遍地开花,这些新型社区大都选建在风景优美的山边河畔,环境清幽,绿草如茵,犹如生态庄园。
围绕发展绿色工业体系,桐柏着力加快“三大产业”转型:一是推动碱硝化工业从“产品型”向“产业型”和“生态环保型”转变;二是推动金银矿产业从“粗散型”向“精细型”和“环保型”转变;三是推动中药材及农副产品加工从“山野大路型”向“绿色保健型”转变。此外,该县在招商引资上项目时,把环保作为一项重要准入门槛。2012年,全县在建及新引进招商项目100多个,在实现经济发展总量新跨越的同时,努力描绘“天空更蓝、河流更清、大地更绿”的崭新画卷。
立足“山”字做文章,围绕“林”字求发展,生态农业大有作为。目前,桐柏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面积达88.9万亩,宜茶山地保有量60万亩,现已发展优质茶园6万余亩,1万亩桐柏山野茶获得有机茶认证,成为全国最大的野茶认证基地。“桐柏山上产好茶”已成为国内茶界的共识。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县引进培育了河南三源粮油、太阳池生态农业公司、河南省桐柏茶种场、河南淮源酒业有限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100多家,支撑起生态农业跨越发展的“脊梁”。
围绕优良的生态环境做文章,发展生态旅游。该县坚持科学规划,聘请高水平的规划单位对淮源景区、红叶景区、祖师顶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实施保护性开发,规范化管理,使生态旅游成为桐柏旅游业的新亮点。与此同时,他们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进一步彰显了红色文化、淮源文化、盘古文化、佛道文化四大文化的影响力,丰富景点内涵,提升旅游品位。青山碧水与历史遗迹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桐柏”成为中国最佳旅游去处之一,淮河源景区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3A级景区、中国最佳旅游去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称号。据初步统计,2012年,桐柏县累计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有力带动了第三产业的繁荣。记者 马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