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顾名思义是一个人出生的日子。在我们这里有种习俗,就是一个人每年满周岁的那天,特别是老人和小孩,都要举行家庭宴会,以示纪念。
作为老人,我是从1995年开始过寿的。那年,我还不到60岁,儿女们闹着要给我过寿,我和他妈都不同意。他们却在菊花酒楼订了两桌生日宴席。当儿孙辈点燃生日蜡烛、齐唱“祝爷爷(爸爸)生日快乐,寿比南山”时,我的心底荡漾出一种说不出来的甜丝丝的滋味……
从那年起,我年年过寿。记得我在“日志”中这样描写过:“年年岁岁庆生日,岁岁年年礼不同;年年岁岁情相似,一年更比一年浓。”
事实也的确如此。
2003年生日宴会上,外孙毕石虎突然向他舅提议:“爷爷年纪大了,不如给爷爷买一辆电动车骑。”宴会之后,两个人就花2600元推回来了一辆“千鹤”名牌电动车。从此,我骑着它采访,骑着它上班,骑着它转游……
2004年,也是生日那一天,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又从电脑城给我搬回来一台电脑,说:“爸,你不是成天爱写吗?我们送你一台电脑,也享受享受这现代人的时尚风味!”经过反复演炼,我早就用电脑搞开了写作、发稿,上博客,传照片……现在已经发展到用QQ聊天、视频、改文章。
2005年特别冷,女儿和女婿就利用我的生日,送了一套羽绒服和皮革外套给我,把我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2007年生日那天,盐湖区政协领导专程送来生日蛋糕,祝贺我“老当益壮,事业有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瞬间,一股暖流淌进了我的心窝……
2008年,生日宴会是在迎宾饭店举办的。当我们一家人正在雅间欢乐时,迎宾饭店老板杨春霞和她的店员们突然送来祝福:“愿王秘书长永远健康,越活越年轻!”还送来一个100元的红包。这绝不是一张100元的票子,而是杨春霞和迎宾饭店职工们的一片情,一片心,一腔诚,一罐蜜……
2009年,我被聘请到市广播电视台帮忙,台领导和办公室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我的生日,非要给我过“七十大寿”不可。还送了一块宽大宏伟的牌匾,上书“老骥伏枥献身广电”。一个临时工,能享有这样规格的待遇,是我没有想到的。王范公社原来任职的大队干部也吵着要给我过七十大寿,我便在下马村饭馆里请了两桌酒席,开了一个“花甲聚会”,欢欢乐乐地又在王范乡给我过了一次“七十大寿”,大家也送了我一副“花开富贵”的名牌纪念品。
今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是我的七十四个生日。人常说,“七十三,八十四,闫王不叫自己去。”托党的福,我活到七十四岁了,还耳不聋、眼不花,能吃,能干,能写、能睡,活得硬硬棒棒,孩子们早就准备着要办好生日宴会。外甥毕石虎和孙女王丹在团购网上查到了一家“关府酒楼”,他们传承巴蜀料理的精髓,制作秋冬滋补养生的大餐,原价540元,仅售268元,便立即预定了两桌。女儿准备了蛋糕,酒楼送来了寿面,在京的外孙小文也发来了贺电……宴席上,更是喜气融融,欢声笑语,祝福祝愿,此起彼伏,儿子王交运、儿媳张萍还送给我和他妈一人一千元……
儿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难日。没有母亲当年的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的痛苦,我的精彩人生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让生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宴席庆贺,二是感恩母亲。在儿孙辈向我祝贺之后,我向早去天堂的母亲深深地敬了三鞠躬礼,并斟酒泼地,感恩戴德地说:“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您的难日。我爱您,爱到永远,永远!希望您在天堂那边过得更好,更美!”
七十四岁的生日已经过去,心里却一直回味着那天的祝福声音。“怎样把祝福祝愿融入血液,流遍全身,奔向永远……,才是自己的主题。”我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