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民如何受益
|
发布日期:2013-2-3 查看次数:11499 来源:网络 作者:
|
农民在这一波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中如何受益?如果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不只是“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大户”数量的统计数字,而是特别关注农民的利益,在粮食产区,不妨考虑一下,如何让“农业规模化经营”分步进行。
粮食产区以粮食生产为主,所栽培的作物品种比较单一。农民“购买机收服务”已经十分普遍,并养成习惯。机耕、机播也大部分实现了市场化。正是这些“农业劳动”服务的市场化,才能让粮农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也让更多的青壮年投身非农业劳动,由中老年从事比较效益低下的粮食生产。
“请”机器做了那些事以后,中老年人从事的粮食生产劳动,主要是买肥料、施肥、除草、喷农药、浇地等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像喷施叶面肥、农药的劳动,干起来愈来愈吃力。虽然有许多村民会叫孩子临时回家帮忙,但差旅费、误工费加在一起很不划算。
在鹤壁市郊的一个行政村,笔者所在的肥料生产企业在那里做了两季作物的肥效试验,增产效果非常明显。村民愿意买来用。但本来一季作物要喷施5、6次除草剂等农药,已经很吃力了,如果再喷施几次用水量更多、劳动强度更大的叶面肥,许多村民就退缩了。于是,村委会组织了若干全劳力,成立“服务队”替村民喷施。厂里把零批差付给村委会,喷施叶面肥的劳务支出能基本持平。有了服务队,全村很快就用上了。
在这个村,六十几岁的村支书和快满五十岁的村长,都想进一步把除草、施药、浇地的服务搞起来。如果有这样的服务,村民亲自种田就变成买服务种田,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老龄化、空心村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笔者把他们的想法告诉一家化肥厂的老总,希望他建立直接为行政村销售、服务的机制,并把缩短流通渠道所节约的钱,拿来作为服务队施肥的费用,他的反应非常积极。笔者希望农药厂也能这样做。
笔者认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很多条路子,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先从规模经营的内容上着手,以村级服务队为载体,从完善机耕、机收、机播市场化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增加施肥、洒药、浇水等市场化服务内容,到接受农技部门的指导,逐步发展到统一采购农资、统一销售粮食,从形式上成为以土地承包制为基础、按村民意愿行事的规模化经营性组织。这样做,村民受益最多。
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很低。有了服务队,也就不用麻烦城市资本来操心了。即使是岁数太大的村民,自己不能下地,但还能操服务队的心;是全劳力的,可以参加服务队。
随着“业务”的增加,服务队自身也会有一个从松散到紧密、从临时到固定、从单纯“卖”体力到提供农技服务、保证全村粮食稳产、高产的发展过程。
有了服务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就穿越了乡镇,到村里,接上了“地气”,而积极应用农业新技术,节本增收,会成为获得村民支持的资本;基层农业局的宣传教育工作,就不必对包括老人、小孩在内的全村农民,而只是针对村子里那一小部分“农业工人”,工作量锐减,效率大为提高;而各地那些“万亩方”示范田里的技术,需要服务队来承接和应用。至于“测土配方”这样的事情,村民花了钱,服务队测了村里的土,为村里配了肥,就得用产量来说话,一点也容不下忽悠。
重要的是,国家的惠农政策既可以像现在这样普降甘霖,也可以向那些连年保证粮食生产稳产高产的行政村倾斜。而要保证粮食生产的发展,就一定要呵护、支持服务队的成长、壮大。因为中国的现代化农业,首先要有现代化的农业工人,而他们应该来自服务队,是服务队吸纳的年轻人。 |
|
|
|
|
热门·推荐 |
|
|
|
|
|
点击·排行 |
|
|
|
|
|
热门·图文 |
|
|
|
|
|
投票·调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