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座的有好几位大家和老朋友,也有几位大企业的宣传部长,会议主持人要我讲话,不说也不合适。首先,我对咸阳职工作家协会兴平分会成立一周年在工作上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热烈祝贺!
文学是什么?文学即是人学。我们的文学先辈们早对其有了定义。我在这儿也无必去做更多的解释。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鲁奖”、“矛奖”、“冰心奖”、“柳青奖”等奖的设立,促进了文化事业,尤其是中国文学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党中央把文化强国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之后,文学创作更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潮,这对我们大家来说,确实是一件天大的幸事和好事。
文学创作的去向怎么定,人们总是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追求时代性,有人则为的长远性,各有不同。今年春节期间,我利用几天时间集中把诺贝尔文学的获奖作品缩写本阅览了一遍,获奖者西欧人、北美人多,亚洲人、东欧人少;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多,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少;获奖作品中小说、诗歌多,纪实作品却只有一部,是法国前总统温斯顿·丘吉尔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散文则一部也没有。
诺奖作品力求的是写人生的苦难坎坷,写人活得不容易,这好像是评其奖的先决条件。然后,诺奖也给获奖作者带来了一些麻烦和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如前苏联作家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肖洛霍夫和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这三个人的作品都是写了列宁、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人的生活、生存现状,有的是描写劳改营状况的,作品应该都是很真实的。然而,他们都因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倒了大霉,有的被开除党籍流放,有的被判刑劳改,有的被驱除出国境。
瑞典科学院设立的这个世界名奖,应该说百年来与中国人是无缘的,据说,著名作家老舍曾被提过名,后因“文化大革命”跳了湖而驾鹤西去没得成,再后来听说沈从文先生被提名过,也不知什么原因,最终还是奖没给他。中国人后来出了个高行健,在国内本无大名,得诺奖得不上,后来他一转身加入了法国籍,变成了“洋人”,马上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就戴在了他的头上。还有2007年香港女诗人蔡丽双,也被诺奖提过名,都成为擦肩而过的事情。只有这一次莫言先生才真的把这“大金娃娃”给抱回来了。然而,我敢说,国内的老作家、大作家又有多少人能服他?就是不说罢了。这个事情,你服也好,不服也罢,他总是为中国人争得了这个光,我们都应该去祝贺他。文学创作是个性劳动,能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好什么就去写什么才对。莫言先生在《检察日报》社干了四年多,他写检察战线的人和事,写检察官的办案、侦查、追捕、起诉、控告申诉就不擅长,他就适合于写自己的家里事,如爷爷、奶奶、大姐、大哥之类的故事。后来,他从《检察日报》调出去了。
刚才我谈了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事情,这可能对大家来说目标有些远大。写作必须立足于本职本地自己热爱的生活,热爱什么样题材就写什么样题材,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都可以去写,关键是要写好,像小说长篇不行就先写小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面就更宽了,完全可以自己自由选择,诗歌也一样,有激情就写,没激情就不要去写。我觉得辛建斌同志说得好:“小小说是小房子、点式楼,长篇小说则是一个大楼盘。”这就说,写长篇小说与小小说之区别。大家如果写下马上就能见报见刊的,那你就得跟上形势走,唱好“主旋律”,可以去争个“五个一”工程之类的奖项。若要讲长久,使你创作的文学作品有生命力,那么,就不能去追求时髦,去追风,就得从长计议,不要贪得一时的虚荣,而静下心来,耐得寂寞,去深思远虑,写出经久不衰的作品来。就是说,作品被时代能认可,更重要地是能被后人和历史去认可。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就是永远不衰的文学精品。现在,文学的春天已经来临,我们都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去搞好文学创作。
今天就说这些,后边卢太运主席还要讲话。最后,我衷心地祝贺兴平市的新老作家们,都能以在座的冯萌献老先生和张福祥先生及兴平去世的张过、刘宇文两位先生为榜样,去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也欢迎大家都能积极为《检察文学》杂志赐稿。
(本文为作者2013年3月24日在咸阳市职工作协兴平分会成立一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