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000多元,而西部部分山区农民人均年收入仅4000多元。一些居民告诉记者,贫困地区的酒席宴请正发生变化,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以往办酒席只邀请亲朋好友,如今仅打过照面的人也会邀请,有人办酒席甚至直接群发短信请人。”(3月17日新华网)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这个“礼尚往来”的人情社会里,以各种名义进行的宴请并不少见。订婚有订婚宴,结婚有新婚宴,迁居有乔迁宴,甚至近些年在学生中还兴起了谢师宴。宴请的名目之多,规格之庞大,真是令人“望宴兴叹”。而今再看报道,竟然还有一些贫困地区将宴请当成了致富捷径,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其实,婚丧嫁娶在我国民众看来是生活中的大事,必须办的隆重一点,这也无可厚非。但若打着宴请宾客的幌子,以达到收取大量礼金快速“致富”的目的,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就显得不伦不类了。试想,既然讲究礼尚往来,那以宴请得来的礼金,最终又怎会“安安稳稳”地落进自己的口袋?恐怕早晚都会“飞入他人家”,徒叹奈何。
贫困地区的传统礼节之所以会“变了味”,离不开当地民众攀比风的推波助澜。面子是一虚拟利器,有公务员就曾说,“受邀客人喜欢攀比,认为礼不够重丢‘面子’,久而久之劣俗愈来愈盛”。不仅如此,宴请风盛行还因其短期内能带来大利润,收礼的人富了而送礼的人则会变着法子捞回来,“三年不办酒,老本亏着走”就是这种心理的真实写照!
就这样,在“宴请风”的劲吹下,一些只能把耕牛视为重要财产的贫困农村,遇到婚丧嫁娶大事,动不动就要送8000元以上的红包。8000元这样一个数字,对城市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钱款,更何况是在这样的贫困山区,几乎抵得上一个家庭的全年收入了。没钱送礼,又要维持人情世故,一些贫困家庭就这样被迫走上了“卖牛送礼”的极端,让人心酸。
只是贫困地区愈演愈烈的“宴请风”,不仅与党中央号召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背道而驰,更是一种毫无理智的不良社会风气。为了扶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每年都会给予大量的资金和政策优惠,然而此种“宴请风”的盛行,却暴露出了民众精神上的“贫困”,这才是贫困的重灾区。
由此更可以看出,国家对于贫困地区的救助,不能单纯从物质上予以帮扶,更要从精神上对其“扶贫”。除此之外,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从根本上改变愈演愈烈的大摆宴席风,从移风易俗上着手,政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民众的传统美德教育,也是题中之义。杨 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