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跟着父亲一起去看电影,也不知是演的《十五贯》还是《秦香莲》,反正剧情是不大记得了,只记得在那威严的公堂之上悬挂着一块“明镜高悬”的大匾,十分醒目。我问父亲那是什么意思,父亲也语焉不详,这让我纳闷了许久。后来读初中之后,在学校的图书室里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是那些端坐高堂的官吏,一是标榜自己“清正廉洁”、“公正严明”的清官,二是比喻他们善于断案,能够象镜子一样看透坏人的真面目。
后来我又了解到,这块“明镜高悬”大匾与包公包大人还有一段不错的渊源哩:大家大概还记得在《三侠五义》里,我们断案如神的包拯包大人,手上有三件宝贝分别是阴阳镜、游仙枕和古今盆,号称是开封府三宝,其中包大人凭借那块神奇的阴阳宝境,夜断阴,日断阳,明察秋毫,查案无数,为那些含冤受屈的老百姓伸张正义。据说包公临终之际,怕继任者贪赃枉法、残害百姓,就命人把那块阴阳宝镜悄悄悬挂在开封府的正堂之上。从此那些父母官为了标榜自己和包公差不多,也就有样学样,于是公堂之上悬挂“明镜高悬”的牌匾也就成为封建社会官场上的一种约定俗成了。
与包公那一照识忠奸的阴阳镜相比之下,托塔天王李靖手中的照妖镜却又显得略输一筹了:我们当然都熟悉,《西游记》里那位神威凛凛的托塔天王李靖手中就有一把神奇的照妖宝镜,起初在齐天大圣与二郎神斗法时,还能照出齐天大圣的破绽是一条无法掩藏的猴尾巴,但在孙悟空与六耳猕猴热闹上演真假美猴王之际,玉皇大帝令他祭出他的压箱底宝贝照妖镜,结果却是:“镜中乃是两个孙悟空的影子,金箍衣服,毫发不差。”纵使借他一双能够穿云透雾的慧眼,也根本无法辨别孰真孰假。这样看来,有时候即便是神仙怀揣的家伙,也不一定就是完美无缺的哦。
镜子可以照妖怪,也可以照容颜。俗话说得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今哪个家庭没有一两面镜子呢。我们用镜子来正衣冠,整仪容,赏美妆,阅表情,通过照镜子能够看到自己外表表现出来的优点或缺点,能够看到自己平常难以看到的自我面孔,对着镜子进行自我修饰,自我纠正,自我美化,让自己生活在美好现实当中。
尤其是女人,无论是美貌赛天仙还是容颜若东施,或许最热衷做的一件事情便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着镜子描眉画妆,穿衣打扮,搔首弄姿,顾影自怜,沉湎其中而乐此不疲。你若不信,看看老幼咸宜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就一目了然了。在这个动听的童话故事里,那个既漂亮却又内心邪恶的王后问一面镜子:“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天下最美丽的女人?”这面镜子便是能识天下美丑的魔镜。魔镜告诉王后,白雪公主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于是王后便设计陷害白雪公主,结果却出人出人意表:白雪公主不仅在七个小矮人的帮助下获得重生,还赢得了王子热烈而纯洁的爱情。而王后则变成了丑陋的女巫,并且很快结束了自己作恶多端的生命。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那些青春荡漾的女孩子的内心深处,她们谁又敢坚定不移地说,自己不渴望拥有一面令自己貌美天下的魔镜呢。
我们喜欢照镜子,因为我们知道镜子最宝贵的品格在于它的诚实,它不虚美,不隐恶,宁为真碎,不为假全,它高洁的节操让我们许多人都自愧不如。所以隋末唐初的乐昌公主和徐德言用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诠释了“破镜重圆”这个成语的美好寓意,让我们感叹爱情无限美好的同时,也深深地懂得,这面被人们赋予了爱情寄托的小小铜镜,是如此的珍贵如此的宝贝,我们应该好好地保存好好地珍惜,绝不能让它走向支离破碎的境地。
虽然爱情无限美好,然而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如果我们一昧地沉湎于情场爱海,而无暇顾及人生中其他同样重要的东西,我们就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红楼梦》里的风流人物贾瑞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反面形象。在《红楼梦》第十二回里,情迷王熙凤的贾瑞通过一个跛足道人得了一枚名叫“风云宝鉴”镜子,背面照照看到的是一副骷髅,正面照照是含笑怡人的凤姐在招手。于是贾大情圣不顾一切越镜而入,与凤姐共度巫山之美,最终结果是大叫一声之后奔赴黄泉而去。通过这种既恐怖又荒诞的描写,黄雪芹老先生大概是希望籍此循循善诱劝诫世人:沉湎于情,必被情伤;远离情欲,远离痛苦。
然而俗世红尘,风烟滚滚人生苦短,谁又能够真正做到超然物外,视七情六欲如无物呢?国学大师王国维所作的《蝶恋花》,里面有两句感慨岁月蹉跎催人老的句子: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读来让人徒然生出千万般无奈又无助的伤感之情。南唐李后主说: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诗仙李太白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啊我们对着镜子精心地梳妆打扮。想把岁月的痕迹消灭于无形,然而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在在我们曾经青春无敌的容颜上无情地刻下道道皱纹,谁也不能躲避,谁也无法躲避。
既然光阴似箭,箭箭伤人,不能躲避也无法躲避,于是有些高人干脆就选择视而不见,他们遵从自己内心信仰的指引,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随天外云卷云舒。譬如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是这一类人的典范。他与师兄神秀坐道论禅,神秀作偈子云:身如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作偈子对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树和明镜台本身是凡尘俗物,神秀以此自比,说明他还没有彻底的超脱。而在惠能的眼中,世间万物俱在自己洁净的心中,何来尘埃,何须擦拭?光阴岁月随风过,佛祖自在心头坐。通过这两首偈子这么轻轻一对比,高下立分,我们也就懂得了之所以把六祖惠能称之为大师并对他顶礼膜拜,是他确实达到了大师的境界啊。
在总结镜子的妙用之处,唐太宗李世民的经典发言也堪称大师级别,他在那位直言敢谏的大臣魏征病死后,说了下面这句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句话记载在《旧唐书·魏征传》,相信不会有假吧。这话讲得如此发人深省,令后人以及后人的后人一再地在自己的著述中作为不容质疑的至理名言反复加以引用。能够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来确实令人刮目相看,由此可见他这个皇帝确实也还是蛮有水平的,否则也整不出一个贞观之治的盛世来。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面这个故事,它既有对自身条件的低调嘲讽,又充满积极向上的自励精神,幽默乐观的情绪不可遏止地感染每一个读者: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女同学,她喜欢在书桌上放一面镜子,每当不想学习的时候她就照照镜子,对着镜子说“唉,都长成这样了还不好好读书,将来能干什么?”结果她的成绩一直在我们班名列前茅……
(作者: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人民法院 罗念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