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王伟宾
4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扰乱了陕县官场:不仅是该县五名官员“殉职”,还有对这些官员清明节公费旅游的质疑。
争议、疑惑、嘲讽的网上声音,一浪高过一浪。释疑,再质疑,再释疑……质疑声逐渐平息。
面对这样汹涌的舆论,陕县官方是如何释放真实声音的?又是如何引导社会舆论的?又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近日,河南商报记者深入陕县,回放真相与质疑较量的过程。
车祸
五名官员和一个司机的遇难
4月7日0点40分,新密市密州大道与嵩山大道交叉路口西500米处,一辆载人的商务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车祸发生。商务车和车上的乘客、司机均来自陕县。
当天上午10点51分,三门峡人民政府网站率先发布“陕县六名同志考察途中因车祸殉职”消息,称车祸中商务车上有六人遇难,一人受伤入院。
遇难六人中,有“陕县政协主席李会斌,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冠军,副县长伍春生,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中平,旅游局局长杨秀琴”,另外一人为司机,伤者为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水铁军。
4月4日,为考察研究三门峡春天置业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印象黄河”项目,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陕县考察组一行七人前往福建武夷山考察“印象大红袍”项目。4月6日,一行人考察结束返回至新郑机场,再连夜坐车往回赶,不幸出事。
炸锅
各地电话询问公干详情
当地发布的信息通过网络疯传,多数网友不相信“因公殉职”的说法,评论充满嘲讽及幸灾乐祸:清明假期,这些官员居然如此卖力工作,到著名景区考察,成员或者处级或者正科,没有一名学者或外面人员。
“很多人对我们的通报不信任。我接到了许多电话,不停解释这件事。”陕县外宣办主任郝国超说。
车祸消息传到陕县后,陕县召开会议,分成若干小组处理应对,郝国超是信息发布小组成员。
他回忆,4月7日全国有10多家媒体和他联系:核实消息真假,这些官员的行程安排,怎么都是“印象黄河”项目的考察者,县委县政府是否知道、同意。
河南商报记者拿到的一份名为《陕文【2012】150号》的文件清晰显示了这些人在指挥部的职责,以及和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可当时,郝国超手头却没有该文件。当有人听说有任命文件后,要求传真,他只能回答手头没有文件。这些话第二天被刊登出来,产生误会,以为他在应付。
当然,网络上的质疑和舆论动态,他们也注意到了。“换成我,我也会质疑。假期,考察,出事,哪有这么巧?”郝国超说。
斟酌
“殉职”两字经慎重考虑
对于通稿中的“殉职”一说,作为首发消息的撰稿人,郝国超称,这是经过斟酌、慎重考虑写下的定性,也是县委县政府批准同意的。
“通稿不长,288个字,可我写了一个多小时。”郝国超说,用词上他反复斟酌,希望尽量把真实情况准确反映出来。
他解释,这些人外出的行程,是县委县政府批准同意的,属于公派,路上出事,当然要用“殉职”,否则对不起逝去的他们,也对不住活着的他们的家属。
在事故前方为此事奔波的陕县宣传部副部长蔡啸虎说,这也体现了对陕县其他同志的安慰,陕县不会做出让人寒心的事,不会不顾及同志们的辛苦。
他介绍,陕县是个资源型城市,这些年也在旅游上下功夫,辖区内的温泉和地坑等旅游资源极有潜力,因此,才吸引来了公司投资“印象黄河”项目。而这些官员在陕县旅游业发展中各有其责,考察“印象大红袍”,就是看性质类似的“印象黄河”是否有前途,拆迁难度是否大,上马后给地方能带来多大效应。
考验
通稿内容被一一验证
当前各级政府的信息发布,与外界期望值往往存在差距,这会导致更大的反弹,加重事件危机,还会降低社会信任度。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马俊峰说,当前中国社会信任度很低,政府所作所为,与此关系极大。
这一问题在陕县官员车祸事件中暴露无遗。陕县通稿第一时间发布后,由于信息有限,且是单方声音,很多人不相信。
郝国超说,县委书记要求对事情实话实说,写通稿时他严守该要求。“公布的都是真实的信息,也都经得起考验。”
他们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掌握主动权。车祸发生后,当天上午10点,陕县已将通稿写好发出。蔡啸虎说,发生事情,第一反应往下压的思维,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治理,“这么大的事,政府有必要及时向外通报。”
7日下午,他们又接受相关媒体专访,此外,蔡啸虎和郝国超,对所有来电的媒体疑问,不厌重复,有问必答,使得沟通充分,信息流动活跃。
事后证明,这些做法都为陕县在舆论中站稳脚跟立下功劳。
8日,河南商报记者向武夷山“印象大红袍”项目负责人求证,陕县通报的情况一一得到印证;还有媒体专门跑到武夷山核实,发现这些官员的确是在考察工作。
自律
重建信任从政府做起
这起官员车祸事件,成了近段时间中国社会舆论的重要关注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舆情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12时,当天全国舆情热点排行,该新闻稳居第二。
蔡啸虎认为,信息发布和沟通是一个过程,“如果第一篇通稿就把所有疑问和答复都表现出来,可能会‘此地无银三百两’,外界更怀疑。”他说,与其如此,还不如一个发布接着一个发布进行,有问必答就可以了。
对于政府信息公开,一周前接受河南商报记者专访的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葛剑雄教授说,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社会矛盾加剧,加上政府开放度、透明度不够,信息发布渠道不畅,官方发布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公民的需要,并经常引起公众质疑,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换句话说,这是个恶性循环:民间消息政府辟谣不公开质疑,最终出现互不信任。
“所以,我常呼吁政府,信息公开对提高政府公信力很有好处。”他说。
陕县没有刻意隐瞒什么。“有些网民的过激反应,是一种社会情绪的宣泄,在陕县解释后,大部分网民心态转好,理解了。”蔡啸虎说。
但陕县的痛还在继续。河南商报记者11日、12日在陕县采访时,当地正在善后,追悼会一个连着一个,参与人员神情沉重。
据了解,遇难官员中,旅游局长和城建局长在岗位上都还不到一百天。车祸发生后,陕县已给涉及单位作出部署,相关人员暂时主持工作。
一政府人员感叹,“在县里,一个人升到科级、处级干部多么不易,陕县一下子失去了五个,希望这样的惨祸,再也不要发生。”
记者手记
官员车祸:
网民为何
以暴力语言“庆贺”
这起车祸对当事人是一场灭顶之灾,对地方政府则是一场舆论争夺战。
好在面对各种疑问,陕县有理有据不断释疑,没有出现“政府通稿民间疑点网民媒体深入调查政府通稿有问题、有隐瞒”的局面。
如实及时公开信息的做法,给他们省却了诸多舆论围攻。
但仍有令人不安的地方:人命关天,五个官员命没了,居然有很多网民幸灾乐祸。
这说明“官”在老百姓心中形象糟糕透顶,外人感觉,所谓考察,不过是吃喝玩乐,出事纯属报应。中国的官员,到了重塑形象的时刻了。
不过,一些人是不是也有一种“为富者必然不仁,为官者必然贪腐,遇事必猜,逢官必疑”的焦虑心态?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的政府和官员更多的公开公正、尽职尽责,也需要我们的网友能够更多地独立思考、理性发言。
否则,百姓和政府的互信,将永远是沙滩上的高楼,风吹楼倒,伤人伤己。
首席记者 王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