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商洛市老共青团工作者协会组织了“伟人故里红色记忆——韶山行”活动。
早上,由于比较兴奋,我5点钟就起床了,梳洗完毕,提着旅行包来到了市中心广场,集合完毕,我们坐上大巴车就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歌声不断,很快就到达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登上了航班号ZH9159次飞机赴长沙。抵后游览了毛主席青少年时期写出自己远大抱负《沁园春》之地,橘子洲头,后游览岳麓山。
24号清早,冒着蒙蒙细雨,我们随团队赶赴韶山,要去拜谒这个心中夙久的圣地,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当团队走进韶山时,我的心就像万波奔涌,竟一时无法平静下来。我就像是在迷雾之中遇见了太阳,又像是久在沙漠之洲遇上了甘霖,更像是在黑暗之中看见了曙光,眼中不禁热泪盈眶。
更奇怪的是,自启程至沿途还是下雨不停,可刚踏进韶山的土地,雨竟嘎然而止,天空也似乎一片明朗,心情也随之欢欣激荡起来。在导游黄阿弟的引导下,我们轻缓脚步,走过鲜花点缀和翠绿铺设的路径,首先进入毛主席纪念广场,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毛主席高大伟岸的塑像和川流不息的前来拜谒瞻仰的人流。青松翠柏环绕,鲜花绿树拥抱,手拿文稿,正视前方的主席,身材更加挺拔,仿佛正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踏上广场正中的红色地毯,我们等候排队,整齐庄严地肃立在塑像之前,给毛主席敬献花篮,又深深地三鞠躬,并双手合于胸前,虔诚地许下了各自的愿望,又在塑像前拍下了生平以来第一张幸福的集体照。
站在伟岸的毛泽东铜像前,我能学到什么?只见他手握书卷,目视前方,我不禁陷入了长思之中,这或许是用语言也无法表达的……
听导游讲,围绕主席的铜像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我们的央求下,黄阿弟讲,一九九三年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中央决定修建这个广场。毛主席的铜像重32吨,从南京起运回来的途中,行到江西井岗山时,突然汽车熄火,司机怎么也找不出毛病,这时有细心人说,主席或许是想在井岗山住一晚吧,他老人家是从井冈山走出去的。果然,第二天司机没做任何修理,汽车又可发动了。在铜像揭幕的那天上午,江泽民总书记亲手为主席铜像揭幕,当红绸退到主席手拿文稿的部位时,天空突然同时出现日月同辉的奇观,太阳和月亮出现在铜像的两侧,在场的人们惊呆了,连江泽民也不可理解,只能随口而出的说,今天确实是个好日子。更神奇的是,这时候飞来六只蝴蝶围绕着主席的铜像翩翩起舞,人们都说,这是为国捐躯的主席的六位亲人来陪伴主席了,而且当天,韶山的杜鹃花开了,那可是寒冬腊月呀,杜鹃花本应该是三四月份开的,所以韶山的人们都说,主席的铜像是有灵性的,他老人家是真的回韶山老家了。
这难道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巧合吗?我不是地理先生,不过这种奇异现象的出现却更加坚定了我在试着观察地形时所引发的那些联想和揣测。是的,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但是命运选择了他,中国选择了他,人民选择了他,我们信仰和崇拜他。毛泽东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功绩和恩情与日月同辉,永世长存。
广场人潮涌动,我们各自选择角度拍照完毕,这才开始认真地观赏起广场的建设和环境来。广场浩大宽敞,庄严、宏伟,正前方深邃开阔,两侧面青山守护,整个广场设为三级,循级而上,毛主席的塑像耸立于三级高处的正中,背后是成排的青松陪伴,显得庄重安详、神采奕奕,合抱的双手存竹在胸,深邃智慧的目光平视远方,似乎在引领和关注着中国及世界的未来。
行程紧张,离开广场时,我们有些依恋,回目中恍惚毛主席正在向他的人民挥手致意呢!我的朋友雷晓东含着热泪站在广场为主席大声唱了一曲商洛自创歌曲《想念毛泽东》,把我也感动的泪水长流,我和朋友晓东,还有志芳、苏芬等心诚的祈祷,眼睛紧闭……似乎听到广场上主席雕像在微微挥手“人民万岁!人民万岁!”余音缭绕,不觉间六十年的光阴已远逝!之后,又欣赏于毛泽东诗词碑林之间,其洒脱的书法和豪迈的诗风,又让我无限感慨。我对诗词情有独钟,还常常写一两首,此时甚是汗颜。但愿好好学习,除无愧人生外,不要贻笑大方。
稳定神情,我们正好走到了广场前方的一个红色巨石之前,巨石中央从右至左竖排行书着几个大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真是无言胜有言,这八个字令人沉思。巨石右侧,栽种着一颗松树,可那造型真是别致,树干波澜曲折,如盘旋巨龙,树枝正好平行地伸覆在石顶,恰如腾绕而上。是啊,“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不知道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呢,我们应该世代铭记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怀揣急切的心情,从韶山市出发,大约经过半小时,我们一行人便来到韶山冲——毛主席故居,还是上午八九点钟,这里已是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就已经熙熙攘攘了。这里就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实对于毛主席故居,我们在电影和图片资料中早已经见过,可今日得以拜谒亲见仍然有些诧异。故居坐落在一个半坡之上,紧紧地背靠着一座满目葱绿的浅山,院落呈半包围状,亦如平常农家小院的布局,右边的房屋为草房,那时还是毛家租住的。整个院落今天看似平常,但在当年却也算殷实自足。这里是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过去这里很偏僻,现在游人如织。既为新中国养育了毛泽东这样的开国领袖,又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应该受到人们的敬仰,值得永久纪念。朋友国英夫妇花重金请了主席铜像,是一种心愿,更是一种敬仰。
故居院落的前面就是水塘,而且不止一个,是相互依恋着的两个,塘周绿树成荫,塘水波光粼粼,左右半山怀抱,正是风水宝地。想必幼年的毛泽东一定会在这里练习游泳吧,正因为有韶山水塘的习养,才会有青年毛泽东橘子洲头“浪遏飞舟”的英武神勇,才会有中年毛泽东革命征程中“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运筹帷幄,才会有壮年毛泽东畅游长江时“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壮怀激烈,才会有老年毛泽东“世上无难事,只要敢登攀”的自信和乐观。
我试着观察了这里的地形,只见故居面对的也是一道浅山,左右两边形成了一条曲型的长沟,如同一条蜿蜒的蛟龙,两口水塘正好似它的眼睛,水灵清亮,注定要冲出韶山,走向新中国啊!
于是乎,我们都想沾沾主席的灵气,走遍了毛屋。我抚摸着有些陈旧的门扉,精致的木纹早已被跚跚的时光磨灭,变了颜色,留下一片黑色的模糊。有些诧异,这就是心中的圣土?几许浮沉落下,恍惚间,一个叫泽东的孩子,悄然而来,拉起我的手,在掌心写字,他的手指冰凉,一笔一画地细心写着:二十八。写下的仿佛就是一生一世。浮光掠影,转眼间已是白发苍苍,风烛残年。淡淡的书香,包裹着那滴红泪,带着一息残存的心愿以及荡在空中无法再依靠的誓言,陨落在天宇的边缘。我无语,心敬而出,屋檐上翠竹低垂,有青光闪耀。曾经散发着泥土味道的脚印,在明亮的青石板上渐去渐远,屋前池塘已不见昔日的荷香和蛙鸣,水清沏,鱼儿依然在浅底游来游去……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对主席少年远志、勤思读书、帮扶穷人的高尚品质而肃然起敬。
从故居出来,我们又参观了《毛泽东纪念馆》,这里有关毛泽东的纪念物品琳琅满目。观看了当时安放毛主席铜像揭幕的录像片……还参观了《毛泽东遗物馆》和滴水洞,对主席的革命历程和六位亲人献身革命的壮举,再次接受了洗礼,自然钦佩不已。虽然已知道不少英烈的事迹,当再次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时,我的心依然沉痛,革命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回首过去,面对现实,我岂能不去珍惜!长叹什么?抱怨什么?只有勤奋,只有付出辛苦,才能展望未来,这就是我的启示并在心中铭记。
恋恋不舍地离开韶山,这一辈子恐怕再也不会来到这里,追随伟人的足迹,瞻仰伟人的风采,缅怀伟人的业绩,思考伟人的得失。一路走来,一路思索,一边回忆,一边蹉跎,任思绪飞扬,任情感流淌……再见,韶山!韶山,再见!
归程八九天,我一直对韶山之行回味不绝,回来后很快写了这篇《韶山行》。首次韶山之行,使我感到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加深了,今日的一切来之不易,我辈自当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