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张坞村和太候村虽然相距不远,但属于两个县境:太候是临猗的,小张坞是盐湖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两村之间的道路一直没有被硬化。虽然通往其他村的道路先后都成了水泥大路,唯有去太候的路凹凸不平,寸步难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即使前几年太候村已经把他们应该修铺的那一段铺到了五级站,小张坞村也没有接着铺的动意,这可吭害了我们这些与临猗县有亲戚关系的村民们,也为难了我们村八组的村民们与果农们。
我的姨妈家在裴家营,二姐家在孙里村,挑担在太候村,只要是去这几个村,就必须经过这条路。一次,我给二姐上坟,坐的是别人小车,从运城出发,途经董夹路,一路平平展展,上完坟回小张坞时,路经小张坞——太候路,可就麻烦大了:尽管司机是全县有名的高手,由于大坑小坑太多,辟了这个躲不过那个,躲了那个又跌进了这个,一路走来,就像一位疯疯癫癫的的病人,一会左,一会右,一会上,一会下,躲着躲着就陷进了一个大坑,加之天旱浇地,坑里已经灌满了水,司机想冲上来就“难于上青天”了,我们只好下来推车,结果溅了一身泥,车子还是上不来。恰在这时,开过来一辆大马力的拖拉机,车主是我村的,一见是我,便主动调过头,在小车前栓上钢丝绳,一个猛冲,才将小车拉了上来。又一次,弟弟王志让用自行车带着弟媳去姨姐家,也是走到这段路,他七拐八拐地想辟过坑坑凹凹,结果辟来辟去,还是把弟媳甩进了大坑里,弟媳“哼”了几声,艰难地爬起来,赌气“不坐了”,硬是步行过了太候村才又坐上了自行车。
八组人的耕地在那条路的两边,就是再难走的路也得走,一年四季,拉肥呀、备耕呀、浇地呀、收获呀,一边走,一边怨,甚至骂,但都无济于事。记得有一年,小麦丰收了,有人到别村叫了一辆收割机,结果,还没开到小麦地,就把人家收割机给颠簸坏了。好在,村里还有个机械能手,枪修了一个下午才投入到了收割中。调整产业结构后,这里栽成了苹果和桃树,结果,虽然丰收了,汽车却到不了地头,果农们只好背着果子到村里,再装到客商的汽车上。
就连运城——太范的客车也因为路太难走停运数年,给太候、小张坞、大张、赎马几个大村的群众进城办事造成了很大困难,村民们虽多次要求也无果而终。
路太烂,车不通,已经成了制约小张坞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新上任的老支书王会兴急群众生产所急,解村民生活所需,在他上任后,先从在外工作人员中筹集了一批款项,补铺了村里9条巷道。国家验收后,拨来40万元补助款。他便提出想用补助款修通“小张坞——太候”这条路。“两委”同意,群众拥护,他便集全班之力,并责成广顺和喜龙具体负责,日夜和工程队奋战在工地上,以最快的速度铺设成了长1000米、宽5米、厚18公分的高标准水泥路,终于接通了太候村修过来的水泥路面。经过一段时间保养,清明节的前一天——4月3日正式通行。通行前,喜龙带领几个村民,喜气洋洋地把铺盖在水泥路面上的塑料薄膜一张张揭去,把压在塑料薄膜上的土块一铣铣铲去,又一条帚一条帚把路面上打扫得干干净净。也是“无巧不成书”,刚好我又从孙里给二姐上坟归来,走的就是这条又光、又直、又宽、又平的水泥大道,舒服得很呢!据王喜龙说,我是坐小车经过这条路的第一人!
快到村口时,我让司机停下来,下车回头远望,只见从太候方向驶来几辆汽车,道路两旁是正在浇水的果农,于是,我的脑海里便显现出一连串的“似乎”:似乎“运城——太范”的客车开过来了;似乎一辆辆收购苹果、油桃的客商车队停在了果农地头;似乎果农们都在向果商们骄傲地笑谈着:从此,我们的这条路不再是“凹凸不平,寸步难行”了,而是“牢不可破,风雨无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