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聚焦公安文学》有感
在细读张友文的《聚焦公安文学》这本公安文学评论集之前,主观臆断此书只不过是迎合时代需求所作,无非是说些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褒奖公安文学之类的话语。但随着阅读的深入,竟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从字里行间我深深地为作者阅读原著之用心、思考之缜密、评论之激情所感动。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批评是需要激情的,没有激情的批评是枯燥无味、缺乏生气的说教。”在这个缺少激情的年月里,《聚焦公安文学》令读者血脉贲张,因为张友文“笔端常带情感”。任何文章,只有作者将自己的真情倾注其间,才能打动人心。那些不讲真话,只讲假话、套话的干巴巴的文章,是没有人愿意读的。整部评论集热情澎湃、铺张扬厉,有的篇章甚至大声疾呼,直抒胸臆,将议论与抒情合为一体,情理交融,震撼人心,具有很强的鼓动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就拿第一篇《不仅仅是阿喀琉斯的愤怒——读王仲刚电影剧本<伏虎铁鹰>》来说,铁路警察陶世喜为什么要愤怒,是因为他亲眼目睹了战友的牺牲。在此之前,他曾经抱怨过铁警生活的艰苦,还发牢骚说要离开铁警队伍。但是,同行的中弹让他真正读懂了世间的丑恶,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警察意识油然而生,也让即将踏上铁警岗位的我也从中读出了共鸣。
从这些公安文学评论中,我知晓了当下公安文学发展的水平,为公安文学的实绩而欢呼,为我们的公安作家而自豪。在接触此评论集之前,说句心里话,我对公安文学是心存偏见的,总以为公安题材的作品没什么佳构,无非是以案写案,缺乏文学性。但是,读完《聚焦公安文学》之后,我开始对公安文学刮目相看了。
我之所以坚信这是一本高质量的公安文学评论集,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其价值立场鲜明,文学精神明显。在这个欲望压倒理想,物质压倒精神的时代,张友文依然关心人民警察,执著地研究公安文学,爱憎分明,激情充沛,的确少见难得。二是创新元素居多,绝非拷贝、复制之作。换言之,此作是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如果作者没有花时间对原著一而再再而三的品读就妄加评论,那么就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治学态度,无疑是对公安文学及公安文学评论的亵渎。但是,该著作谈及了大量原著中的细节,那是作者花大精力使然,足见作者为之所付出的代价。
现在许多人对警察的认识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方面,有人认为警察就是神,英勇无畏、大公无私,什么儿女情长,什么恐惧害怕等人性根本就不可能和警察沾边;另一方面,有人给人民警察戴上滥用职权、蛮横无理的帽子。正是上述误解,才使我国的警民关系处于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也正是人民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人民警察的原因所在,这也导致了我们的人民警察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之现状。从《聚焦公安文学》一书中,我重新认识了人民警察,似乎亲眼目睹了一个个鲜活的人民警察形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民警察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面对公与私、情与理,他们也会苦恼、困惑。
在强调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真正构建起一种和谐的警民关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为解决这一难题,就应该充分发挥文化的渗透作用,而我们的公安文学作品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传播警察意识的载体。公安文学能否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有没有负有责任感的评论家为我们的公安文学作品发出最公平、最诚挚的声音。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本书作者致力于公安文学评论,甚至将言说公安文学视为自己有生之年的宿命,是一项极其伟大的工程。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可以真正走进警察的内心世界,从而消除对警察的误解,多一份对警察的尊敬与崇敬。
正如温总理所说的:“我们这个国家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心中装着国家乃至世界上的大事;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些脚踏实地的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干好每一件琐碎的小事。”而我却认为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仰望星空的实干者,他不仅心中装着构建人民警察形象的梦想,而且还通过一支笔将这样的一个梦想拉回到了现实。虽然作者曾经在书中自嘲“从事公安文学评论已经很不时髦了”,但正是因为作者的这种并不“时髦”的工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公安文学世界,而他自己也为构建一个和谐的警民关系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作为一名公安队伍中的新兵,我想对长期致力于公安文学研究的张友文同志由衷地说声“谢谢”,因为你的作品不仅让我重新意识到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是如此的光荣与自豪,还让我从中找到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对自己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和强烈归属感。朱 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