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是一个人之为人,区分于“禽兽”,而对自己的言行规范的最低标准,这在人生的各种追求目标中却是最不显眼的。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标准水涨船高,人们在展示自己才华,享受荣耀光环,追求的是高端上线,眼睛却对“底线”的原则似乎没有大的注视。但是底线却又是追求各种目标的一个基准线,是人不可逾越的一个最后屏障。坚守它似与高尚荣耀无缘,但可活得心静安然,逾越它铤而走险,就会遗憾终生或是赔上自己的性命。观此而言,坚守底线的原则可谓是意义重大,非同小可。
在林丹参与的一则央视公益广告说的那样:“人生的赛场上,也有需要盯住的底线。球出界了,丢掉的一分还可以拼回来,做人做事越过了底线,失去的也许就永远无法挽回。人生不能越界,底线必须坚守。”
那底线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按照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而言,就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八个字;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说人话、做人事”,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刻薄,但在这物欲喧嚣价值失衡的生活中,看似人之本能的言行规范,却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本质。
我们经常把道德、良知、欲望、诚信等作为人生的底线,这好比树干上的枝杈,哪个枝杈出了问题都源于树干,这个树干就是人性的底线。试想一下,诸如金属大米,毒酒,染色馒头,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现象,这仅仅就是良知的失落吗?人性堤坝崩溃的事例屡见不鲜,惨烈的事实告诉我们,底线能否坚守,也就摆上了每个人的人生案头。人性的底线一旦失守,人也就失去了作为人基本的属性。
其实人性底线的原则,就是一句话:说人话,做人事,以点点滴滴的言行积累,构筑起来的就是人性的底线。
在人生得失的天平上,人性的底线虽不能衡量出人性的高尚,但却能界定人性的善恶。一身光环也堵不住失去人性底线的大决堤,一时的欲望满足,也许就会付出一生的惨痛代价。
所以,我们应该在绘有底线的田字格里,一笔一划的书写自己的“人”字,不求龙飞凤舞,但求端端正正,写出自己真实而又精彩的人生。略阳法院 史国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