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沣峪口内有游客在河道里烧烤聚餐,造成垃圾满地
文/记者 张佳 图/记者 张宇明
核心提示
秦岭北麓的休闲旅游带被誉为西安人的生态绿肺,环山百里绿色掩映,沿山峪口千峰叠翠,沟谷河道浓荫环绕,俨然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卷。近年来,随着农家乐的快速发展,这里一到节假日就会有数万人进山游玩。巨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沿线农民的收入,同时也打破了这里原有的生态环境。
6月29日是个周末,中午11时左右,市民陈怡心车内的温度表显示当天的气温已高达40摄氏度。为了避暑,她和家人开车进了沣峪口,希望能在山里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环境。
农家乐厨余垃圾随处可见
进了沣峪口,顺着210国道开车行进大约半个小时,陈怡心一家路过黎元坪村,这里是很多周末来秦岭山中休闲的市民首选之地。整个村子经过这几年的农家乐开发已经变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农家乐接待村。又因这里的农家乐全部沿河道开办,游客来了不仅有地方停车、吃饭还能下河戏水,所以节假日生意特别好。
6月27日是个周四,在黎元坪村的河道边摆摊的王师傅说:“今天天阴着呢,来的人不多,周末时河道里跟下饺子一样。”王师傅喜欢周末也怕周末,喜欢是因为到时候生意会比平时好很多,拖鞋、水枪、游泳圈的销量几乎是平时的三至五倍。害怕则是因为,拥进来的人太多了,上千人在这个小村子里吃喝,制造的垃圾也会是平时的三至五倍。
王师傅说:“我在这摆摊,不交费用但要负责周边的卫生,要捡拾游客乱扔的垃圾,有时候还要帮农家乐收垃圾。”最让王师傅头疼的是游客烧烤留下的垃圾,啃过的玉米棒,吃剩的鸡骨头和鱼刺最难收拾。
顺着王师傅的指引,记者发现黎元坪村沿着河道边有好几个农家乐烧烤园,可自带烧烤炉也可租烧烤园的工具,河道边很多平滑的大石头都已经因油烟沁入而乌黑发亮。石缝里则随处可见吃剩的烤肉串、水果核、鸡骨头等垃圾。村民说,涨水的时候,流水会带上石缝里的垃圾顺流而下。
黎元坪村的农家乐因为地处沣峪口的沟道里,用水很不方便。一位农家乐的老板指着往自家鱼池注水的管子说:“水是从几里外的山泉上引下来,别看水不要钱,但代价比用自来水高多了。”在河道边,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见一根直径20厘米左右的管子从农家乐的场院里通往河里。农家乐的老板说那是为了给鱼池排水埋的管道,并不是他们的排污管道。
在各个农家乐周边空闲的地方,都能看见用过的一次性餐具和厨余垃圾堆在一起。一位农家乐的老板告诉记者,每两天村上会有专门负责收垃圾的人来运垃圾,他们每年向村上缴纳2000元垃圾费。若收垃圾的人没来,这些垃圾就只能暂时搁置在这里。周末碰上生意好的时候,一个农家乐仅垃圾就要拉两三轮车。
以前直接喝山泉水 现在不敢了
顺着210国道,继续往南走,大约15分钟车程,有一个岔路口通往石峡沟村,这里也是农家乐的聚集点,但与黎元坪村不同,那里傍水这里依山。
6月29日,记者再次驱车前往沣峪口,进入石峡沟村后发现,周末来这里消暑的人很多,沿着盘山路一路往上走,中午12点几乎每家院子里都停满了车。在石峡沟村的一处农家乐里,女主人正在给4桌客人做饭,男主人老李提着开水和刀子带着客人去自家的鸡舍挑鸡。
客人挑好了鸡,老李在鸡舍3米开外的开阔地上宰杀,这里随地散落着很多鸡毛。杀完鸡煺过毛后,老李提着鸡走到水池里冲洗。水龙头是一直开着的,水池的下水管直接放在地上,顺着山坡往下流。老李说:“咱这都是山地,水流下去直接到沟底的小河道里了。河道几乎已经干了,下雨的时候才能见点水。”
洗好鸡,老李直接将鸡下水扔到了山沟里,动作熟练而轻盈。老李说他们吃喝用的水是从山上的泉眼中引下来的,是真正的山泉水,很多客人走的时候还会用瓶子装一些带走。河道里的水因为经常有人在里面玩耍,已经不能饮用了。
老李的妻子做完饭,从厨房出来递给记者一根黄瓜,她说:“自己种的你尝尝,浇的都是山泉水,味道和城里的黄瓜不一样。”老板娘的话不假,黄瓜的口感确实不一样。她笑着说:“两三年前,我不喝热水的,直接从水龙头里接水喝。这两年不行了,喝了生水会肚子疼。”她觉得改变的原因是进山的游客太多了,制造的垃圾也比以前多。去泉眼装水,游玩的游客也多,才导致水质没有以前好了。
“沣峪口这样的景区,河道里常年有游人嬉戏的水最终流向哪里?会不会进入西安的水源地黑河?”一些市民对此表示担心。带着市民疑问,记者咨询了沣峪口的管辖单位滦镇街办,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沣峪口里的水是从这里流经的沣河,最终会汇入渭河,绝对不会流入黑河。”
“秦岭清道夫”常年义务捡垃圾
陈怡心和家人去喂子坪附近的河边玩时带了一包吃的,同时还准备了一个空塑料袋,她说:“怕老人和孩子玩渴了、饿了,空袋子可以装饮料瓶和食品包装袋。咱们自己注意点,总是没有坏处的。”
在陈怡心的引导下,6岁的儿子茂茂也很懂事,他吃完薯片主动将袋子放进了妈妈带的空塑料袋里。陈怡心说她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前看到徒步进山的驴友下山后带了一大包垃圾下来,特别受感动。“人家徒步已经很累了,还顺路捡拾垃圾,不就是希望秦岭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吗,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也是在保护秦岭的生态环境。”
其实驴友们捡拾秦岭山中垃圾的行动已经司空见惯了。今年3月中旬,由陕西千余名游客组成的环保志愿者就开展了一次“秦岭清道夫”户外环保行动。志愿者手持环保袋进入秦岭各峪口,捡起路边、河道边、草丛里被丢弃的食品包装袋、矿泉水瓶等垃圾,并用实际行动向经过身边的游客宣传环保观念。
6月29日傍晚7时多,陈怡心开车载着家人回家,驴友田明鑫和王旭涛正骑着自行车沿着210国道出山。他们的自行车上驮着一些简单的装备和一个与登山包几乎一样大的蓝色塑料袋,里面装的都是他们在山里捡拾的垃圾。田明鑫不好意思地说:“我俩都是‘秦岭清道夫’,早上进山早,本想骑到广货街去,但天气太热体力有些透支,就在过了喂子坪大概10公里的地方休息了。回来时去了趟石峡沟,在农家乐周边顺手捡了一些垃圾。”王旭涛提着袋子里的垃圾说:“几乎都是食品包装,塑料制品很难风化,不带出去在原地放上10年还是这个样子,太影响山里的环境了。”
田明鑫和王旭涛去年就参加过“秦岭清道夫”的活动,他们觉得真正爱秦岭的人除了应该像广告牌上写的“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外,还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时候捎些垃圾出去,用行动影响更多的人。
发展旅游经济更要提高生态意识
在秦岭山中,除了游客野外烧烤、野炊、随意丢弃垃圾等情况外,秦岭中的村庄及农家乐产生的生活垃圾,也成了污染秦岭环境的又一原因。
陈昫同是陕西曙光救援队的队长,同时也是陕西户外联盟的副主席。秦岭沿线的各大峪口是他经常活动的地方。在他看来,近些年热爱户外运动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节假日进山休闲的普通游客也呈井喷式增长,去的人多了在山中制造的垃圾自然多了。陕西户外联盟已经连续两年不定时组织“秦岭清道夫”活动,据他们统计每年有上万人次参与其中。仅今年3月份组织的千人“清道夫”活动当天,驴友们在山里捡拾的垃圾就有2~3吨。
虽然义务捡垃圾的活动常年在开展,但陈昫同发现,每次带回来的垃圾没有变少的趋势,这说明还有人在不停制造垃圾,大家的生态意识仍有待提高。
西安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明确提出:去秦岭游玩时,游客若乱丢垃圾,将至少被罚200元。同时野外烧烤、野炊、随意丢弃废弃物等行为都纳入了禁止范畴。一旦违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将责令改正,并可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除了对个人行为的约束,《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秦岭中的农家乐也有规定,明确除了加强秦岭乡村旅游经营集中区的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对污水、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外,禁止随意排放污水、弃置和堆放生活垃圾。对已经产生的污染物应当自行清运,未自行清运者,最高可罚3万元。
有了条例的规范和“秦岭清道夫”们的言传身教,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陈昫同他们带下山的垃圾会越来越少,石峡沟里的农家乐老板娘又能像从前一样直接喝山泉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