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市平地泉村黏虫遍地(视频截图)
转播到腾讯微博
黏虫
转播到腾讯微博
平地泉村农民在地里喷洒农药
转播到腾讯微博
应县大黄巍乡飞机防治农业害虫
原平市原平镇平地泉村70岁的村民栗占叔侍弄了一辈子庄稼,仍被玉米地里出现的黏虫吓了一跳。成群黏虫爬上田垄、道路,他走路到地里干农活,几乎无处下脚。
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一种叫黏虫的农业害虫在我省暴发。此次黏虫危害,从南至北,波及多地,忻州、朔州、大同、长治、吕梁等地尤为严重。省植保总站监测数据显示,全省黏虫发生面积达570多万亩,是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1 黏虫多到无处下脚
6月下旬,栗占叔发现,他种的几亩玉米地生了黏虫。
栗占叔所在的平地泉村,是忻州原平市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村。该村地势平坦,村庄四周耕地,种植着成片的玉米,一眼望不到头。
黏虫是一种常见农业害虫,玉米上长黏虫,起初并未引起栗占叔太多关注。然而,他很快发现,今年不同往年,村里玉米地里的虫子变得越来越多,多得吓人。
6月底,黏虫最多的玉米地里,几乎每株玉米上都爬着虫,叶片被啃出一个个洞。一些玉米,叶片完全被啃光。
栗占叔看到,田里的黏虫,吸引了成群的鸟儿来啄食。田间地头的树枝头、电线上,落满了燕子。
但是,成群的鸟儿,似乎对减少黏虫数量,没起太大作用。
黏虫啃食叶片,危害玉米长势。一些心急的村民开始给庄稼打药。随着给自己玉米地打药的村民越来越多,平地泉村附近农药店的农药被抢购一空。
6月下旬,原平市农委植保站站长皇甫美玲接到平地泉村群众反映称,该村玉米地发生黏虫灾害。
皇甫美玲和同事们赶到平地泉村进行黏虫灾情调查,调查结果把她吓了一跳:平地泉村6000多亩耕地,其中5000多亩耕地发生黏虫危害。
5000亩耕地,主要种植着玉米,一些地块插种着小麦。黏虫先在小麦地里孵化成虫,之后向玉米田迁移扩散。
按国家病虫害防治标准,每百株玉米黏虫数量如在10条虫以内,可不予防治。但皇甫美玲发现,平地泉村每百株玉米黏虫数量超过200条,危害最严重的地里每百株玉米黏虫数量超过1000条,已远超防治标准。
7月初,平地泉村遭受黏虫危害的耕地发生黏虫大迁移,田埂上、路面上、水渠边,到处爬满黏虫。村民们担心黏虫扩散,设起隔离墙。他们在灌溉水渠蓄上水,在水里滴上农药。
皇甫美玲很快就把平地泉村暴发黏虫情况上报到省植保站及原平市农委。
几乎与皇甫美玲向上级报告黏虫灾害的同时,省植保总站陆续接到全省各地汇总来的黏虫危害报告。
材料显示,6月以来,我省多地发生黏虫危害。除临汾、运城危害较轻外,忻州、朔州、长治、大同、吕梁黏虫危害严重,黏虫发生面积达572万亩,受害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
7月3日,省农业厅发出《关于加强黏虫防控工作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广泛发动农户,采取有力措施防治黏虫。一场黏虫防治战紧锣密鼓地展开。
长治、朔州、大同、吕梁、忻州纷纷启动黏虫防治工作,调集农药、组织植保、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防治黏虫危害。
2 我省再度动用飞机灭虫
7月5日,皇甫美玲和同事们参加了由原平市农委组织的黏虫防治现场培训会。
原平市黏虫灾害,涉及多个乡镇,面大点多,被列入全省黏虫危害重灾区之一。为防治黏虫危害蔓延,影响农业生产,原平市农委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要求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和帮助农户灭虫。
7月6日,栗占叔早早来到田里。头一天晚上,他从村委会得知,市农委将组织村民进行防治黏虫指导。
政府指派专业农技工作者,到田间地头指导防治黏虫,鼓励了村民积极性。此后几天,在平地泉发生黏虫危害的玉米地里,闪动着忙碌的人影。给几千亩玉米洒农药,是一件繁重力气活。村民背着沉重的药桶,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几天后,市农委调来机械化农药喷洒设备,帮助村民加快农药喷洒进度。
栗占叔惊喜地看到,新机器喷洒农药不仅节省了人力,喷洒农药效率也很高。“一台机器能顶十几个人。”
7月14日,平地泉村5000亩玉米地全部完成农药喷洒作业。
事实上,应对此次大面积黏虫暴发,我省还动用了飞机。
6月下旬,应县大黄巍乡暴发黏虫灾害,2000多亩玉米地发现黏虫。其中,百株黏虫数量最高达到2500条,虫子把玉米叶片咬得七零八落,成为全省黏虫灾害重灾区之一。
7月6日上午9时,一架农用小飞机迎风而起,在远方转了一个弯,随后向大黄巍乡一片玉米地飞去。小飞机飞临地头,飞机尾部喷洒出一道水雾。在玉米地上空,水雾扩散降落,在玉米茎秆、叶片上,凝成一滴滴水珠。水珠里,含有能杀死黏虫的专用农药。
这架小飞机,是经由省植保总站协调,专程从运城飞到应县,支援当地防治黏虫灾害。而大黄巍乡飞机洒药作业,是近年来我省第二次使用飞机防治农业害虫。
我省第一次启用飞机防治农业害虫,还是上世纪的事。当年,大同地区暴发蝗虫灾害。为控制虫害,经省有关部门协调,空军某部调来一架飞机,实施空中洒药作业,及时控制了虫灾,收到良好效果。然而,从部队调用飞机,手续复杂。此后,我省没有再采取飞机防治农业害虫。
在应县进行农药喷洒作业的两架小飞机,是运城一家农业合作社今年春购置的,由美国一家飞机制造厂生产制造,每架40多万元。
与人工相比,小飞机空中喷洒农药,效率大大提高。大黄巍乡2000亩发生黏虫灾害的玉米地喷洒农药,两架小飞机,仅一天即可完成。
目前,经过各地积极努力,我省今年黏虫危害已基本得到控制。
3 黏虫危害已基本控制
为何我省今年暴发黏虫危害?对我省农业生产造成多大影响?7月17日,记者采访了省植保总站防治科科长张东霞。
张东霞介绍,去年8月,国内华北、东北地区暴发黏虫灾害。大量黏虫羽化成黏虫蛾后,飞回南方产卵越冬,由此造成今年黏虫基数比较高。今年5月至6月,黏虫幼虫在江苏、江西、山东等地羽化成黏虫蛾,向北方飞迁,进入我省产卵孵化,产出黏虫幼虫,因此这次危害我省农作物的是当年生第二代黏虫。而今年5月以来,我省北中部降雨较多,适合黏虫孵化发育,最终暴发黏虫灾害。
黏虫只在幼虫阶段对农业产生危害。它属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喜在温暖湿润麦田、水稻、草丛中产卵。黏虫卵孵化成幼虫,需8—10天;第一次蜕皮需6—7天;第2次至第5次蜕皮,依次各需3天左右,第6次蜕皮需6—7天。黏虫每蜕一皮,个头长大,食量随之增大。在我省,黏虫幼虫以玉米、谷子、高粱叶片为食。大面积暴发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吃光,严重损害作物生长。6次蜕皮变成黏虫蛹、直至再变成黏虫蛾,它不再吃植物叶子,而改食花蜜,故不再对农业产生危害。
张东霞科长介绍,在全省多地,省植保总站设有14个测报站。这些测报站,都安装了测报灯。黏虫蛾有趋光习性,测报灯吸引黏虫蛾,值班植保员可借此观测和记录黏虫蛾数量,随后汇报到总站。张东霞收到数据后,经过年度比对,以预测当年我省黏虫危害情况。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飞迁进入我省的黏虫蛾数量远超往年,受害面积成为20年来最广的一次。“因为灭虫及时,这次黏虫危害对我省大秋作物的长势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张东霞最后说。
本报记者 梁成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