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地方分公司腐败暗藏
权利过于集中为寻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如何杜绝央企地方分公司内部用人腐败和采购、基建黑洞,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待解难题
国家审计署5月10日的一份审计报告,再次将央企中国移动[微博]通信集团(下称“中移动”)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当天,审计署全文发布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显示,2005年至2011年,中移动所属10家单位存在虚增收入和成本、不按期分摊成本费用、关联交易事项抵销不充分等问题,7年间合计造成多计收入1.3亿元,多计成本费用1.44亿元,导致少计利润0.14亿元。其中2011年少计利润0.89亿元。
“截至目前,除需要报监管部门审批后执行的事项外,各项问题均已整改完毕,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共有41名责任人受到降职、警告等处分。”中移动官网的公告,印证了审计报告的权威性和真实性。与此同时,央企地方分公司暗藏腐败也随之浮出水面。
地方分公司违规问题多发
资料显示,中移动成立于2000年5月,注册资本3000亿元,拥有全资和控股二级子公司33家,主要从事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中移动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香港和纽约上市。据中移动合并财务报表反映,截至2011年底,中移动资产总额11 632.64亿元、负债总额3277.23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8355.41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5659.72亿元、利润总额1499.45亿元。
在对中国移动的审计中,涉及山东移动的主要有3项:一是2009年至2011年向4家增值业务合作商支付分成款1.10亿元,但引入时的档案资料全部缺失;二是山东移动与内蒙古移动虚列支出套取资金1461.03万元存放账外,用于招待费及职工福利等支出;三是审计抽查发现,集团总部及山东移动、上海移动等所属8家省公司651个工程建设项目存在先谈判后招投标、未经可研批复即开工建设、违规采取邀请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擅自更改评标结果指定中标人等问题,涉及金额342.66亿元。
7月中旬,《法人》记者赶到中国移动山东分公司采访,有关负责人告知,实在不方便就此接受采访。
《法人》记者拿到的审计署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1年,福建移动7项合作类增值业务未签订合同即上线运营,涉及金额4303.75万元;广东移动[微博]违反该公司规定引入12家注册资金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服务供应商;内蒙古移动、辽宁移动及其所属6家分公司与无资质供应商签订服务或采购合同,涉及金额7720.87万元。
“移动运营商的账目与管理相当复杂,因为它要直接向所有终端用户提供服务。”武汉一位为运营商提供IT服务的合作商程先生告诉《法人》记者,“在一个人人都要用到手机和电话的时代,运营商必须要有一套覆盖到省、市、县、乡镇的完备体系。正是在这样的体系中,地方省级分公司往往掌握了较大的实权。所以,中移动被查出的很多违规问题都集中在省公司层面。”
一个可以佐证的是,安徽移动原总经理施万中、四川移动原总经理李华以及与数据部有关的高管包括四川移动数据部原总经理李向东等等纷纷因为腐败落马。
《法人》记者查阅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营业收入为5604亿元,同比上涨6.1%,净利润为1293亿元,同比上涨2.7%。客户总数达到7.1亿户,同比增长9.3%。在这样一个利润丰厚的公司里,省级老总在一个地区担任一把手的时间之长,不仅在运营商中,甚至与其他央企相比也是几乎绝无仅有的。
问题的暴露,在2012年引起了中国移动的重视。当年,中国移动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地市高管轮岗。其中包括,北京移动总经理何宁调任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总经理;河南移动总经理董昕调任北京移动总经理,而陕西移动总经理魏明将调任河南移动总经理,以及云南省移动总经理权明富将调任天津移动总经理,天津移动总经理张永平将调任移动设计院党委书记,集团公司移动数据部总经理高念书调任云南移动总经理,集团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周承阳将调任湖南移动总经理,江苏移动总经理王建调任广东移动总经理,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调到总部任职。
人事腐败令人瞠目
王小姐是某央企山东省公司的高管,分管文秘、信息,是一位风光的职场金领。7月24日,王小姐向《法人》记者抱怨,近年来,一种明显的“仇富、仇官、仇央企”现象令自己职业自豪感大打折扣。
“这几年,针对央企的负面新闻太多了。”王小姐说。
同在央企地方机构供职的胡先生,也感到了这种“仇央企”情绪。不过,与王小姐不同的是,胡先生并不认为是媒体放大央企问题。
“事实上,一些问题的出现,根子在央企自身。如果央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比欧美发达国家价格都要贵、且质量差,如果央企经常出现天价吊灯丑闻、天价收购丑闻、拉菲丑闻,你让民众如何不‘仇’它?”胡先生说。
一位在央企供职多年的知情人老郭告诉《法人》记者,在山东的央企子公司中,问题严重的并不是中移动山东分公司。
在他看来,央企地方机构首要的问题是内部用人腐败,一些有关系的、敢送礼的进了管理层;而这种用人腐败又导致了一系列更严重的问题。为了平衡各方关系,公司不得不设置了一些职能交叉的机构,这样造成互相掣肘,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局面。
在老郭的印象中,这种人事腐败大致是从10年前开始恶化起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职务薪酬级差的不断拉大。在部分省级公司,部分负责人的薪酬达百万之多,正处级干部的年薪及补贴达到二十多万元。
仅车补一项,高级主管每月为2000元,处级每月2400元;而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一线职工,全部收入加起来也抵不上处级干部的车补。
老郭所在的公司,时不时有人莫名其妙地被提拔,让人浮想联翩。有一个部门,竟然提拔了一个基本是半文盲的退役女运动员分管文秘工作。
“在我们公司,有一位第一学历为初中毕业的同事,被调到省公司帮忙,买了一个党校大专文凭,‘成为’为高级主管,不久前提拔为部门副主任。”老郭说,这种竞争上位的秘诀在于,拿出几十万元来送礼。
“从制度上看,央企地方机构人事管理极其严格,进人、选人、提拔,都有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然而,这些制度时常成为摆设。”在采访中,一些央企内部员工向《法人》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愤愤不平。
采购、基建腐败频发
在央企地方机构中,腐败发生频率最高的一是采购,二是基建。华为技术公司一位工程师告诉《法人》记者,某以开采石油和销售成品油为主业的巨无霸垄断国企,沿黄河建设了一条微波通讯设施,投资额极其惊人,需要大量设备。
“其中的微波基站,业内公认全世界性价比最优的是华为产品。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他们公司却采购了日本NEC的天价产品,其服务又远逊于华为。”这位人士说,在日本国内的此类微波通讯,却大都采用了华为的产品。
基建,则是部分央企子公司的重要腐败渠道。从事过央企装修的一位公司女老板向记者口述了她的经历。
她的业务主要在山东胶东,大都给通讯类央企的县级公司装修,现在它们连“公司”都称不上,只叫“营业中心”。不过,这些“营业中心”的一把手,在退休前的一二年,没有不挖空心思搞工程的;新任的领导,坐稳位置后都搞基建。能不能从上面弄到建设指标,成为一个县级老总的能力的标志,而且这竟然还成为他们的“政绩”。
更重要的是,只要有了工程,就为权利寻租创造了机会。
在山东东营,某家央企分支机构的下属公司,每隔两年就要铲掉办公楼外墙的大理石,灰色的、红色的、乳白色的,不断更换花色,每次的花费都是千万元,当地群众对这种行为意见颇大。
该装修老板告诉《法人》记者,大家都知道央企有钱,但给央企地方机构干活并不容易。揽工程的时候,既要摆平其一把手,也不能怠慢分管的副总,包括基建科长、财务科长这些都得打发。“干工程,到我手里的利润真的不多了。”她说。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在日前举行的中央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中央企业违纪违法案件,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决不姑息,及时消除害群之马。
王勇指出,要进一步把反腐倡廉要求融入企业治理结构,科学配置权力,强化权力制衡;要在加强国资监管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强化权力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健全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经营管理权力和反腐倡廉责任的统一,强化权力监督。
事实上,央企腐败已经引起高层重视。如何真正的改变企业治理结构,真正的反腐倡廉,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记者 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