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十读书郎,三十四十会战忙,五十六十探沙海,七十八十恋夕阳。”我国石油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邱中建在回首80年人生路时,脱口而出一首打油诗。
作为大庆、塔里木等我国重要油田的发现人之一,这位白发苍苍老人的话语中显出长者的沧桑与坦然,科学家的睿智与从容,找油人的坚韧与宽厚。
“彩虹呼啸映长空,克拉飞舞耀苍穹”
“我这辈子很简单,概括为两个字是‘找油’,三个字就是‘找油气’。”邱中建说。
在这“简单的岁月”中,他先后参加了松辽、渤海湾、四川、近海海域和塔里木等盆地的油气勘探,是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杰出践行者。他还提出渤海湾复式油气聚集理论等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发现和开发建设一系列重要油气田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战”这个词,几乎贯穿他60年的找油生涯。
第一个大会战是大庆油田会战。从1957年石油系统首批进入松辽平原开展地质调查综合研究开始,邱中建栉风沐雨,白天采集岩石标本,晚上在农家村舍的土炕上点着煤油灯整理资料。1959年国庆节前夕,油井成功喷油。由于时值10周年国庆,油田被命名“大庆”。
塔里木石油会战是邱中建参加的最后一次会战,他在那里工作了10年。
“塔里木找油从1989年开始,找得非常辛苦,比原来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邱中建说,“一年定了三口井,打得非常艰苦,结果三口井都打空了,让人不知所措。”是坚持还是放弃,众说纷纭,身为指挥的邱中建选择了技术攻关和地质再认识。
“通过物探技术、钻井技术、创新钻井技术,这个事情最终做成了。”1998年9月17日,塔里木油田克拉二井获得日产80万立方米的高产气流。呼啸喷涌的天然气在夕阳照耀下映出一道绚丽的彩虹,邱中建当场赋诗:“彩虹呼啸映长空,克拉飞舞耀苍穹。弹指十年无觅处,西气东送迎春风!”
“有激情,要坚持”
“我记得先辈讲过,一个石油地质学家的脑袋里没有油,那他就肯定找不到油。”邱中建说,“就是说,找油首先要有激情,才能坚持干下去。”
1933年出生的邱中建,经历了南京沦陷前的逃难,目睹了日寇对重庆的轰炸。“国耻、逃难、挨打和屈辱,在心里留下很深的印痕。”他说。
“几次坐船经过长江三峡,两岸不断移动的山峰给我留下无限的遐想和难忘的印象,让我喜欢上地质专业。”大学毕业后,邱中建和他的同学们怀着一种虔诚和渴望的心情,期待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报效祖国。1957年初,他被任命为队长,在石油部勘探司的安排下,带领松辽平原专题研究队116队深入实地开展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为日后大庆油田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1989年春天,邱中建受命奔赴塔里木,此时他的母亲年岁已高,经常卧床不起。他心中纵有千般挂念,却毅然踏上征程。
“石油勘探是异常艰苦的工作,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他说,“我们常说沙漠里空气干燥、工作枯燥、心情烦躁。一帮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天天两班倒干活,看到一只老鼠都觉得很新鲜、很高兴。”
“常常有人问,这么枯燥的工作,怎么能保持激情?我觉得很简单,你对一样东西有兴趣,就总能找到为之奋斗的目标。”邱中建说,“我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就懂得一点,要坚持。”
心系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
“我已经80岁了,希望身体健康,能继续为国家的石油勘探事业再做一点工作。”现在,离开一线岗位的邱中建还在做后方决策支持研究。
“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太高,而石油对外依存度在2011年达到56%。”说起我国的能源结构,邱中建非常担心,“要对能源供应和消费两侧加强管理,不能只管供应不管消费,一定要节约优先。”
他提出,核能、天然气、水能这“三驾马车”是改善我国能源结构的关键。“如果这三种能源占比能达到10%左右,石油占比保持不变,煤炭就能下降到50%左右。这个是完全做得到的。”他说。
“我国天然气潜力巨大,特别是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这三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邱中建说。
当记者问到我国页岩气发展情况如何时,他说:“跟有些专家看法不同,我觉得页岩气前途光明,但是短期内目标不能太高,这样更有利于这个产业在国内的发展。”
“石油勘探,没有创新精神不行。美国勘探开发了多年,常规油气产量一直往下掉,但他们实现了页岩气革命,使石油工业焕发了青春。”他说,“我们也是一个崇尚创新的民族,自主创新一定会为石油工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