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想到了一个人,这就是褒贬不一的刘保善:一种人说,他难处、死板、与现在社会的潜规则不合拍;另一种人却说,他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能保持一片净土,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我赞成后一种看法,虽然他同我也有过不少纠结。但在对待一个人的评价上,要凭党性,凭良心。
他,很“抠门”,花公家钱就象抽他的筋。他任运城市(现盐湖区)政协主席时,机关团体一度公款旅游风行,不少同志建议我(我当时是政协秘书长):“给主席说说,让咱们也出去逛逛。”我也有点心动,去找他商量,可他不答应。我说:“咱又不是第一家,也只是第一次,怎么就不行?”经我再三磨蹭,他才开了口:“可以去,但不能花公家钱。”一听这话,我窝火透了,就没有分寸地扔下一句话:“要花自己钱,还需要经过你批准?!”后来,他见同志们的意见很大,也见有的单位就组织了几次,加上我的“磨蹭”,终于接受了我想出来的“良策”:“每人两千元,分批行动。”谁知,就在成行的前一天晚上,他突然打电话给我:“不能去了,有人向市委反映了。”当时我就想,是有人反映了,还是他设下的套,至今我也不得而知。不过,通过那次“较量”,我对他的人气确实服了:真是一个老共产党员!
他,奉公廉洁,做事爱讲原则。一次,政协去某乡视察,行前他让我打电话,说午饭就安排在乡里,吃家常饭就行。
我按照他的意见通知了乡里,但乡里却按照惯例准备了席面。
他火了:“志英!为什么不给人家说?”
我急忙把他拉到一边,说:“说了,说了!可人家准备下了,你就不要再说什么了,省得挖了人家脸,不好看。”可他,却非要人家把席面撤去不可。
我急了,忙问那位乡书记:“不是让你准备家常便饭吗?”
“是啊。没有特殊呀?!”
“七碟八碗,还不算特殊?”
“不特殊啊!市里来人,那一个不是这样?何况今天来的是政协领导!”
我傻了。刘宝善却说:“不管其他人怎样,我们吃四菜一汤!”
那个乡书记,几乎是求他了:“已经准备下了,不吃也是浪费。下不为例,行不?”
谁知刘宝善却说:“不是我和你过不去,要知道歪风邪气刹不住,就是因为这个‘下不为例’在作祟!”
过后,我怕这个书记有意见,就找人家做工作。谁知,他却笑着说:“听人说,刘宝善为人正派,两袖清风,这回我可真是领教了。如果上面领导都能象他这样,该多好啊!”
他退休后到老促会担任会长,做得更绝。我们经常下乡,却很少在老区村里吃饭,他说:“不能给老区村加重一点负担。”因此,每次到老区调研,都是回来的路上在路旁找个小饭店,一人吃一碗面条了事。一个雪天,我和杨望久陪他到沟西村调研,因为实在不能中途停止工作下山吃饭,他同意了村干部的意见,“就在老百姓家里安排顿午饭,但一定要是家常便饭。” 我在老促会工作过十年,记得这是唯一的一次在老区村里吃饭。但饭后,他掏出15元钱付了我们三个人的饭费。
对老区困难,却异常认真,下大力气解决。记得2001年夏天,他在原稷麓县抗日县政府——牛庄调研时,发现一倾坡自然村,点的还是煤油灯,走的还是羊肠道,吃水还得靠扁担从山下挑,就立即向区委、区政府呈送了《关于请求支援老区牛庄的报告》,区长于波立即带领供电、水利、交通等部门驱车牛庄现场办公,半年投资60万元,解决了牛庄人“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的问题;沟西村,也在他的努力下,区委、区政府一年内办了三件事:一是铺通了沟西——墩张11.7公里的水泥大道,使“水泥大道铺下川,财源滚滚流进山”;二是大街小巷全硬化,家家户户通公路;三是为小学校翻盖了14间教室。群众都说他是“老区的孺子牛”。
我和他一起工作十八年,再熟不过了。一次,我有意识地问他:“你为什么凡事都那样认真?”他稍顿,才坦然地道出了心底话:“我只是想好好地做个人!一个‘人’字,虽然只有一撇一捺,但要真正把它写端正却不那么容易。我这一生就是想写好这个‘人’字。”
现在,他虽然已经去世四年多,但他的人品、气质,特别是他的做人原则和固守的作风底线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