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过一篇关于“双季槐”的长篇人物通讯,主人公是盐湖区沟东村雷茂端,登在《山西日报》7月26日C1版上,反响很大,引来了“山西省推广双季槐现场会”,但我从来没有见过第二季槐米。今天(9月5日)陪同市老促会秘书长去沟东调研,算是真真切切地见到了密密匝匝,而且是全村、满地、满树的第二季槐米。
站在双季槐地里,我们抓住第二季槐米的穗子,连连称赞道:“不错,不错!又是一个丰收季!”
“这还不是好的,好的比这还密还大呢!”雷茂端说。
“谁呀?”
“雷乙未、雷天锁等”。
“去看看!”秘书长说。
就在往雷乙未地里走的三岔路口,碰到了雷乙未。
“今年第一季收了多少?”
“四万元!”
“种了多少亩?”
“十二亩。”
我算了算,一亩平均3333元。
“估计两季能收多少?”
“收不到八万,七万总是保险的!”
“家里几口人?”
“两口。”
我又算了算,就按七万计,这家人全年人均收入三万五千元!
“就是这,我还不如天锁亩产高呢!”雷乙未指着从地里归来的雷天锁说。
雷天锁接过话茬:“我栽的少,只有五亩,是2008年在退耕还林的国槐上嫁接的,有两亩特别好,收了600斤干槐米,每斤16元到18元不等,就按15元算,卖了9000元,亩收入4500元。就是说,只要经营得好,一亩一年(两季)能收7000--8000元呢!”
“今年第一季你们村里只有谁卖得多?”
“雷明峰,卖了7万元!”
“不至7万吧,起码在10万元以上!”站在跟前的几个人都说。
“明峰说卖了7万!”雷茂端又强调说。
“他是不敢说吧!”
“为什么?”
“因为他是在八将门承包的地,承包了40亩退耕还林的国槐,期限五年。2011年开始,前两年,不掏钱;后三年一亩100元。原来,那里的群众根本不相信双季槐,是甩包袱甩给他的,现在见吃大亏了,就开始吵着闹着要收地!他敢说他收了10万元吗?”
“噢---,是这么回事!”
“那么,第一季全村能收多少?”
“和去年两季总和一样---450万元!”雷茂端说。
我再次算了算,全村574口人,光第一季就人均7500元!
“好家伙,真的不少啊!”
“是不少!几十年来,我们村里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要不是雷茂端研发成功‘双季槐’,我们村里还不知道要穷到什么时候!今年不同了,那家没有几万元?”
“特别是收获那几天,谁见谁不眼馋?”雷天锁说。
“为什么?”
“那几天阴雨连绵,晴天少,晒不成,老百姓就拿上大包在地里采收,全家出动,一会就收一大包,背回来在客商的磅秤上一秤,客商就马上给你点钱,你看见能不眼馋?”
………
说着说着,我们就来到了村委会旁边的一块地。这快地,片场大,亩数多,满地槐树槐米香,密密匝匝,又实又大,雷茂端笑着说:“再过十几天,就到了第二季收获期,到时,请你们再来村里看一看!”
群众越聚越多,都是笑容满面,因为说起”双季槐“,他们都有说不完的话,赞不完的事。有个长辈老汉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解放几十年了,雷茂端总算是为我们老百姓研发出了一个好产业,既不怕旱,又不怕寒,一年两季只需要喷打两、三次治芽虫的药就能往布袋里大把大把的装票票,比起平川地区的梨果来还要好,起码是不疏花,不疏果,不套袋,不浇水,基本不治虫,几乎没有什么大费用,等于是白拾钱哩!”
看得出,他们对雷茂端佩服得五体投地!人人都说:“我们相信,在雷茂端的带领下,2015年我们全村人均收入保险能超过两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