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主按:今年国庆节,琐事加懒惰,没写什么。灵机一动,就重发两篇旧博文吧:一篇是2008年2月在外地采写并经艺术加工的纪实作品《清泠河水清泠泠》;另一篇是2009年6月看到网上一篇类此的报道,将其改写成“特写”,题目是《产妇伞下分娩记》。两篇内容相近,先后发表,皆得到众多网友好评与鼓励。也许缘于对弘扬公民道德意识正能量,有一些启迪作用,今日重发,是否有其必要,窃以为至少无不妥。敬请网友们鉴谅并指正。。
清泠河水清泠泠
初春的早晨,马路上的交通高峰期刚过去,显得冷静多了。但在“清泠桥”的一侧,却聚集了许多人,旁边散放着十几辆自行车和摩托车,也停有几辆轿车。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人,也有年轻人,一层层地挤得很密很紧,他们围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皆都面朝外, 原来是在挡着外来的风,保护着一个年轻妇女正在分娩。
被围在里面的那个产妇,约30岁,一脸痛苦地躺在地上呻吟,身下铺了一件黑呢外套,一位中年妇女穿了件红色毛衣,在全身心投入地接生。她说她只生过一个孩子,是在医院里生的, 自己不会接生,是警察喊她过来的。当时走在这里的,也只有她是个女的,她说也太快了,一看见时就已流出了羊水。怎么办? 警察虽及时地打了其丈夫的和“120”电话,但即使赶来恐怕也来不及了。这水泥路又怎么能行?所以她赶紧脱下了呢外套给垫在地上,一会就围过来了许多感到好奇的路人。
这是市区马路上的一座桥, 桥下是缓缓流淌的清泠河水,但两边因是河道没有建筑物和房屋, 溜河风凉飕飕地刮着。警察看到此情景,急智地将计就计让大家围成一圈,像一堵墙挡住了来风,除了那中年妇女,还有两个女青年也禁不住地挽袖下蹲当了帮手,大家都悬着一颗心围看着这动人的一幕。是一位50多岁的老练人士,及时敏锐地提出了让所有男者都向后转,他一喊口令,刷地一下都面朝外了,人墙内形成了一个稍感温暖的小空间。此时,不知是谁还扔进来了一沓子报纸。只听见阵阵的呻吟声伴着那几个女人的安慰声,把大家的心直提到了嗓子眼儿上,都眼瞅马路,急盼着急救车或其丈夫快来。过了好难耐的一会,忽听里面传出一声:“好了,好了, 生出来了”,大家才一块石头落了地,但人墙围得更严实,没一人离开,也没一人向里边回头,都努力地给予里面提供充分方便的条件。
这时,“120”急救车的汽笛声由远而近,产妇的丈夫也相继赶到,几位白衣医护人员抱着被子,拿着医疗器物钻进人群,一阵忙碌和着不住地赞叹声后,大家目送着将产妇和婴儿包着,抱着,架着进了救护车,频频地摆着手离去,众人面面相觑的脸上才都露出了一缕甜甜的笑意,两位女青年帮扶着中年妇女,收起了那件沾有血迹和尘土的呢外套,并捡拾干净了那些纸团,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这个分娩的产妇是和丈夫从湖北农村来这个城市打工的, 同在一个工厂里干活,按预产期还有3天, 住在租住房屋的家里。这天早晨, 她想抄近路去小市场那边买点菜, 没想到在路上临产了, 胎坠肚疼得手抱着桥栏杆呻吟, 一会便倒下了。是附近值勤的警察首先发现了她, 随做了紧急而周密地安排处置。直到分娩和被急救车接去,人们才陆续地散走,那个脱下外套给铺在地上接生的中年妇女以及那许多的人, 没有一个人留下名字,.....。
此时,春风拂面,艳阳高照,流过市区的美丽的清泠河,在两岸垂柳吐芽泛绿的衬映下,更是因刚刚发生的那动人的一幕,清泠泠照人影地向远处潺潺流去......
产妇伞下分娩记
2009年6月7日上午,一辆出租车快速地停在了白云区利德医院的门口,从车上下来了一对不到40岁的夫妇,丈夫搀扶着孕妇妻子,看得出是来这里生孩子的。门卫马上阻拦并告知:这医院没有妇产科,生孩子要到别的医院去。两人傻了眼,眼看胎儿就要出来了,因为在车上妻子就已经流血,疼得忍不住了,现在说什么也来不及了,于是在医院门口躺了下来,接着孩子就生出来了。两人多少有一点知识,丈夫脱下褂子连胎盘一起,先把孩子抱起急赶回家去剪脐带,让妻子暂躺在这里,他再想办法。
这时,才被附近一些街坊看到,并围拢了过来。又那么巧,马上就下起了中雨,一位黄女士赶快给产妇撑起了伞,嘴里叹着气说:“唉,刚生产完就淋雨,还不得病啊!”说着,几个女的一齐动手,把产妇先扶到了附近一个保安亭休憩了一阵后,又打了“120”,等到护士们过来将她架上车,送去石井人民医院之后,大家才松了口气各自散去。
这对夫妇是从贵州来广州打工的,都姓杨,在这附近租房居住,平时靠擦皮鞋维持生计,因来的时间不长,对城市情况很不熟悉,他们说连打“120”的事都不懂,这个利德医院还是出租车司机告诉的。产妇到医院后,又告知“120”把丈夫和孩子接了过来,等丈夫说他回家用酒精给剪刀消毒后,剪掉的脐带,医护人员表扬了他,这孩子是个女孩,他俩都很高兴,而且特别感谢帮助他们的那些好人。(山东临沂 宋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