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胡
近日,贵州六盘水市一宗持续6年之久的矿权纠纷被公诸报端。过去的6年里,位于盘县的顺源煤矿在当地政府的主导整合中几经转让腾挪,采矿权和整体资产离奇易主,控股股东遭遇排挤出局,并一度身陷囹圄。经过三级法院的六审三裁,当事人至今仍未讨回被强占的逾千万股权。(9月23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故事梗概似曾相识,政府主导下先天不足的煤矿联姻与股权合作也许注定早夭,但过程中充斥的离奇情节令人难抑愤慨:合伙人的背叛欺诈与私相授受,神秘买家的高溢价收购,操纵司法的通天手眼,当地官员的身形隐现,左右判决的神秘力量,弱势一方的无助无力……交织成了一幅法治不彰、权力跋扈的诡异图景。
事实上,在六盘水的这桩煤矿矿权纠纷案例中,法律关系简单、清晰。投资人周宜祥在整合重生的合伙制顺源煤矿中持有控股权,而合伙人邹某却在未向其支付购股对价的情况下,通过伪造政府公文印信、伪造转让协议等方式将煤矿整体非法转让,以此获得数千万元溢价。相关转让协议违反了《国土资源法》、《合同法》和探矿、采矿相关管理规定,司法部门理应宣告转让无效,维护矿权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而六盘水市中院却罔顾事实、适法失当甚至刻意曲解法律,屡次作出错误判决,甚至不惜对省高院的重审裁定采取“拖延战术”,拒不纠错,权力的傲慢和对法律的藐视,令人瞠目。
始于本世纪初的国内大规模煤炭资源整合和矿权改革,旨在明晰产权、遏制矿难频发。也令围绕矿产资源的传统利益格局产生急剧变化。围绕所有权、探矿权、采矿权、出转权、经营权、收益权及其归属争议的矛盾与冲突屡见不鲜,在各方势力的利益搏弈中,弱势者往往处于下风,只能寄望于法律框架下的平等表达和公正解决。
而恰恰是六盘水市中院在权、钱图谱中的操守沦丧与专业失范,让法律刚性沦为可以肆意歪曲和暗箱操作,让公民对司法这道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失去了希望。
无独有偶,据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此前报道,同样是在六盘水中院,同样是在涉矿诉讼的审理中,时任院长唐某在另一宗矿权争议案的审理中曾告知当事方:“案件的判决有三位市领导指示,我也没办法。”上述对话被当事人录音,这句被媒体曝光的“无奈之语”证实了司法腐败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双看不见的手,亦凸显了司法“去行政化”的步履维艰。
据来自六盘水市中院的知情者透露,这宗矿权纠纷案之所以拖延至今拒不纠错,也正是缘于时任六盘水市主要领导在离任之际对法院某负责人 “有所授意”,而现已调任贵州省某权威机关的当事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对此矢口否认。
在暗箱操作、司法腐败和法治不彰面前,不仅被强占煤矿股权的周宜祥,每个人都是弱势群体。这一幕势如累卵、恶果显见:公民合法权利横遭剥夺,企业和企业家普遍缺乏安全感,最终甚至危及高居庙堂者和法制体系的完善。
就此而言,维护周宜祥们的合法权益,就是对公民权力和法治尊严的兑现,更是司法机关和公权力的自我救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