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全国信访局长电视会议引起了强烈关注。在事关百姓切身权益、社会安定和谐的信访问题上,如何真正转变作风,转变态度,纠正粗暴“拦卡堵截”正常上访等错误做法,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话题。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各部门多年来下了不少力气,全国信访总量的统计数字也好,连续多年的下降趋势也好,人们看到了信访工作的进展,也读出了沉甸甸的责任和种种无法回避的挑战。
信访群众或许就在你我的身边。在记者采访中,有的老上访户走了几十年的上访路,大半辈子都耗在上访问题上;还有的上访户由于诉求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最后变得精神异常,个中艰辛无需赘言。
上访妈妈被劳教、曝光后被查的“黑监狱”……不断出现的事例暴露了当前客观存在的问题,让公众对“拦卡堵截”现象心忧心痛。一些地方的干部不是正确对待群众的信访权利和反映问题,而是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严防死守。还有的基层干部,采取推诿塞责等办法应对,致使矛盾突出激化。
剥夺百姓信访权利,堵塞的是民意通道;一味“拦卡堵截”,换不来社会的稳定。应当看到,群众上访的问题很多恰恰是社会发展留下的欠账,有的是需要改革攻坚的难题,通过接待上访群众,党和政府可以更好地体察民情冷暖,调节相应的政策。
漠视民众合理诉求,封堵群众表达诉求的通道,是信访工作之忧,也是社会和谐之痛。而各种围追堵访、私关乱押上访群众等现象之所以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严格的问责。转变作风,转变做法,应让追究与问责成为“铁律”,方能对一些地方的粗暴截访行为构成威慑。
在当前社会转型升级时期,各种矛盾问题不断凸显,信访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只有切实改进作风,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对待信访工作,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来做,才能使信访工作真正成为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张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