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沂蒙山区腊月里快过年的那阵子,如果说“办年”是筹备过年的话,那么除夕上午的贴春联,就像戏台上打起的锣鼓家什、出嫁的姑娘正在盘头发一样,是最后的一道“工序”,过年就此开始了。
沂蒙山区人家贴春联,也叫贴“年对子”,那真是一派喜气洋洋除旧换新的景象。春联多数都是教师和一些老、新文人写的,也有从集市上买来的。要贴时,一般是以男人们为主,孩子们簇拥着当下手,他们端着浆糊盆,拿着笤帚,扛着板凳,手捧着选出来的各式内容的春联和门签,脸上挂满喜不尽的笑容,板正认真地先贴大门那整套的和迎面的“出门见喜”春联,当然也包括五彩缤纷的剪纸门签。若自家附近有碾场或水井等公用设施,也要贴上“五谷丰登”和“龙调雨水”类的独幅帖。先贴外、后贴内是为顾全全村统一的大局而排出的先后次序,家家如此。这样能早先使全村的表面“火红”起来,美化起来,一片红彤彤地把人脸都映照得通红,然后才回到家里贴。又是先到“锅屋”里,为“一家之主”的灶王爷贴上那“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祈求联后,方可逐一对房舍、禽畜圈及各类家杂等,有针对性地贴上自己的心愿。尤其房舍上的内容诸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粮满仓囤”、“六畜兴旺”以及“人和”、“福寿”等等方面,有七字的、五字的,那韵味,那佳句,真可与唐诗媲美,曾引得多少文人选抄品味。大“福”字则衬托于显眼亮丽之处,更感幽雅。至于春联的普及程度,恐怕外人是难以想象的。比如粮囤上、水缸上、橱、桌、床头上、犁、耙、扁担、推车上,甚至活生生的犍牛的角上,都贴上了含义甚为巧妙的年帖。像小推车前脸子的两根竖木柽上分别是“一身龙虎力”和“两耳凤凰声”,小横批是“日行千里”;扁担上是“担金挑银”等等。贴的更多的是不过巴掌大、但有多重意思的独字小“酉”帖,都是由孩子们随意贴到缸、坛、杌、凳及锨、镢把柄上,也不管贴得倒、正、歪、斜和贴在了哪里。这“酉”字的读音同“有”,即富有;“酉”字的属相是鸡,“鸡”的谐音又是“吉”,即吉利;写帖人又有意把“酉”字写成草书,看起来极像只蝙蝠,取谐音象征福气,这是一般的人家。若有做买卖的、做手艺技术的或开店铺的,又有专行的对联。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招财进宝”、“日进斗金”、“铁锤一响,黄金万两”等等。也还有少数的或是偏信迷信的人家,多是孤寡老人,则愿买那木版印制的“门神”画,无非图的是如《白毛女》歌剧里唱的“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歌词的意思。
“春联不过晌”。经过这么一个上午的统一行动,全村家家户户真的换了新装。就在这一片新、一片红的美丽环境中,伴随着人们的笑脸、孩童们早放的单响花炮声,以及带有油炸香味的炊烟,才缓缓地拉开了热闹过年的序幕。
围绕过年贴春联,也有许多趣事。如:“歇后语”说的“反贴门神——左右为难”、“反贴对子——好事减半”,是因为真有贴反的,也说明我国的春联很讲究,告诫人们做事莫马虎;甚至有将“槽头兴旺”贴到床头上的笑话,自然是没文化的原因,是暗示人们要学文化。某村有个欲“更新”春联的“激进派”,将灶王爷两边的对联改成了“上天去回报工作”、“回宅来帮助群众”,上批是“为人民服务”,让人读后啼笑皆非。如今也还有故意将“福”字倒贴,意在图谐音“福到了”的含义,对此也有人持异议。
(山东临沂 宋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