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舟代表解读“‘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新机制 20年前,《醒来,铜陵》这篇文章引来全国热议,安徽省铜陵市一举成为安徽改革的“领头羊”;现在,铜陵在安徽省又率先进行“‘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制度试点。从2008年起,铜陵逐步在全市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人民团体、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等全面实施这项制度。姚玉舟代表介绍说,所谓“‘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就是党政群机关及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等的主要负责人不直接分管财务、干部人事、工程建设、行政审批、物资采购工作,改由班子里的其他副职或确定分管领导进行具体负责,“一把手”监督审核把关,重大事项要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姚玉舟代表告诉记者,实行“‘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并不是“一把手”不管,更不是“一把手”不能管,而是要加大“一把手”的监管责任,既要分权、制权,又要防止监督失控。“从铜陵试点和全面推行后的情况来看,这一新机制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以及重点环节和重点部门权力行使的监督得到了明显加强,保护了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通过副职分管、正职监督,既对‘一把手’权力分管制约,避免产生‘一把手’说了算、其他成员不敢说的现象,又通过‘一把手’监督副职履行职责,使监督更加合理到位。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实际分离,形成了职责明确、程序清楚、操控自如、约束有力的制度监督体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得以建立健全。”
姚玉舟代表认为,实行“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不仅充分调动了班子副职及其他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推动了重要事项、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运行必经集体研究决定制度的落实。他介绍说:“在民主公开方面,铜陵市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成立由所在单位纪检组织牵头,中层干部、群众代表参加的监督小组,对本单位‘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情况和分管领导履行职能情况进行民主监督,监督结果张榜公示。这样更利于防止权力的失范、失控和滥用,一定程度上为领导干部不犯和少犯错误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机制。”
“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决策部署以及规章制度的落实与否”,姚玉舟代表说,“实施 ‘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制度,至少在三个层面上强化了决策或制度的执行力:一是‘一把手’的执行力提高了,表现在由‘操作员’变成了‘监督员’。‘一把手’不仅可以从具体、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谋大事、抓发展,而且更主要的是能够更好地履行好‘一把手’的岗位职责,充当决策把关、纠偏监督的角色。二是副职或班子成员的执行力大大提高,表现在由‘服从者’变成了‘操盘手’。明确了具体分管职责,在行使权力的同时,更感受到所承担的责任,因而更加主动地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三是普通党员干部的认识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增强,执行力相应提升,表现在由‘旁观者’或‘怀疑者’变成了‘支持者’。‘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制度的实施,使广大干部群众知道,决策也好,制度也好,不是‘一把手’个人说了算或者一拍脑袋得出来的,而是集体领导的结果,因而增强了对于决策或制度的合理性、民主性、科学性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大力支持、不折不扣地执行。”(本报记者 李陈续 崔志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