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共青团商州区委成立志愿者协会,按照“六化”,即“专业化储备、社团化管理、品牌化培育、项目化使用、社会化运作、家园化凝聚”的工作思路,大力弘扬“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志愿精神,进一步展示幸福商州的文明风采。
一是实现志愿人才专业化储备。在志愿者登记初即按照“术业专攻、各有所长”的要求,以特长、年龄、志愿时间等为维度,施行《商州区志愿者管理暂行办法》、《商州区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等志愿者管理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志愿者入会登记、岗前培训、服务记录、年终星级评定机制。通过志愿者科学分类、有序管理,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消费者权益保护、创建安全社区、心理咨询、社区服务等专业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储备。
二是实行志愿组织社团化管理。2010年7月商州区成立了全省首家事业单位性质的志愿者协会,现有辖区25家注册单位会员和3000多名注册志愿者。遵循“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社会服务重心前移”的原则,将志愿者协会定位在指导与监督,将志愿服务中心定位在服务与统筹,实现志愿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
三是聚焦志愿团队品牌化培育。一是大力打造志愿者协会的形象标识。发起网络“微力量•大志愿”活动,建立门户网站“商州志愿者家园”并开启新浪微博“商州志愿者协会”,通过协会徽标、形象大使、协会旗帜、志愿手环等系列设计丰满商州志愿者形象;二是持续推进志愿者先进典型建设。推选“商州人•身边事”的志愿者模范,在《商州青年手机报》开辟“好人好事”专栏定期开展评选征集活动,每月举办1—2次道德讲堂,讲述身边的志愿者,深受居民欢迎。
四是探索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一是梳理评选志愿者优秀项目。今年评选出商州十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如志愿服务项目“公益亲子园”着力打造“爱•民俗•文化”品牌,形成公益亲子活动的有益阵地;从2007年开展的“咖啡论坛”文化交流项目,以搭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为目的,让中外志愿者走进一家门,零距离面对面等;二是研讨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的发展方向。今年“3•5”志愿者日,协会召开“志愿公共服务项目化运作研讨会”,就志愿服务项目载体的设计、服务平台的搭建、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的拟定、项目负责人的招募等板块集中进行专题研讨。志愿服务项目化必须做到“六个对接”,即志愿服务项目必须与民生改善相对接、与社会发展相对接、与社区建设相对接、与服务意愿相对接、与群众精神需求相对接、与居民生活水平相对接。志愿服务要接通地气,这样才具有生命力,项目才能持续化运行,使志愿服务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政府组织到自我运作,从“请你参与”到自觉参加。
五是创新志愿项目社会化运作。一是公开发布项目,吸引社会认领。如“交通景观线”志愿服务项目认领,协会首先在辖区单位、社区社团中开展宣传、招募,与志愿者单位、老年协会、骑游队等社团签订项目认领书,然后协会统一为志愿者开展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培训、项目经费,同时也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考核要求,实现人员固化、常态上岗。二是联动文明单位,承担社会责任。协会发动文明单位,通过志愿服务平台认领项目,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志愿服务,成为商州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至今,文明单位已携手形成服务网络,为服务对象提供包含助学、慰问、帮困、抚恤等在内全方位的志愿服务。三是倡导自筹自给,鼓励专业运营。志愿者协会提供政府购买服务的平台,引入社会化运作理念,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变单纯的政府扶持为渐进的社会化操作。
六是开展志愿者家园化凝聚。一是开展志愿者阵地建设。依托社区文化中心的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志愿者之家”的阵地建设,建立培训基地、成立团队召集人沙龙等多个活动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努力营造“让志愿者有个家,让家家都有志愿者”的温馨氛围。二是开展志愿者文化建设。先后组织志愿者代表参观书画展、艺术作品展,举办中秋观影会等,积极倡导志愿者文化建设。(共青团商州区委 张馨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