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金井乡西王村老年协会里,有一支老年锣鼓队,队员全都是村老协会会员,年龄最大的八十四岁,最小的也都近乎七十。别看这些老年人,腿脚都不太麻利,行动也都十分缓慢,可是他(她)们一旦敲起锣鼓,人人精神焕发,个个斗志昂扬,把个锣鼓敲的震耳欲聋,其声响一下子就传遍了全村的每一个角落。眼见他(她)们的手臂就好似万箭齐发,听其锣鼓声响,犹如亲临一场疾风暴雨。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激发起这些老年人的第二个青春,实在让人赞不绝口。难怪村里的年轻人戏称他(她)们这支锣鼓队为“老二干”锣鼓队,一时间被村民们传为佳话。
鼓手刘满仓,今年已经八十高龄,右腿还有点微跛且还患有轻度肩周炎,可他一旦敲起锣鼓来,就把这些疾病全都忘到爪哇国去了。你看他手执两条鼓槌,不停气地在鼓面上上下翻飞,其速度之快,状如闪电,发出的鼓声犹如雷吼,声声传入围观的人群中,真是精彩绝伦入耳中听。此时此刻,站在他对面的那位人称“地不平”的拍钹高手李刘呆,两只眼睛死死盯着他的鼓槌,时而把钹举过头顶,在空中很拍,时而又把钹放在脚面上来回舞动,随着他手中的铜钹不停地变化着位置,系在钹上的红绿彩绸也在不停地上下飘舞。而那些从锅台上走下来的老妪们,更是聚精会神地看鼓点,听钹声,把锣敲的响彻云霄。整个场面配合的十分默契,让围观的广大村民流连忘返。一场下来,人人汗流浃背,个个气喘吁吁,可他(她)们的脸色却都是笑逐颜开。称其为“老二干”,也确实是恰如其分。
“老二干”听起来似乎有点贬义,可用在这些老年人身上,却是正话反说,是一种幽默用语,是对这些老人们的赞美,让老人们听后,能够更加意气风发,甚为潇洒。
民间锣鼓,千百年来一直是村民们喜闻乐见的打击乐器。它阵容强大,声若洪钟,深受村民们喜爱。可自打文革开始后,锣鼓的声响也随之在广大的农村销声匿迹了。改革开放村民们富起来之后,民间锣鼓又再次在农村响起。1988年村里成立起老年协会,协会里的老人们,很快就组建起这支老年锣鼓队。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组建的锣鼓队里,吸收了近二分之一妇女。他(她)们利用留在民间的破锣旧鼓和旧钹,并在上面系上了红绿彩绸,可别说还真像那么回事,顷刻间,被村民们遗忘了多年的锣鼓声,又传入了村民的耳朵里。
他(她)们沿袭了过去的《十杯》、《五环》、《斗青蛙》、《摘菜角》、《鸡抱窝》……等诸多曲调,认真地学,不停地练,很快就都成为行家里手。这个沉寂了多年的天下第一村,立时又活跃了起来。春节期间,从初一敲到十五,“五·一”“十·一”少不了也要敲上几场,农历每月月末,为村老协会文娱活动日,锣鼓队就为老人们表演一场。如若有会员去世,锣鼓队也会义务去给伙伴们送行。
去年夏天,村民营企业家刘玉合,投资一万余元,更新了锣鼓队的全套设施,村老协会又为队员们购买了一身红彩衣,鸟枪换炮后,这支“老二干”锣鼓队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