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金井乡西王村有一个远近出名的羊倌,名字叫高淼绪。
以往人们对羊倌的印象是:头脑简单四肢灵活,总认为放羊的羊倌,什么农活也干不了。殊不知他这个羊倌,非但人长的漂亮;1.8米的个头,胖墩墩的身体,一张国字型的脸庞,出语也十分流利。而且还是一个种田高手,犁楼耙耱样样都会,粮棉油菜事事精通。改革开放后,他如鱼得水,才干了五年,银行存款就多达6位数。常言道: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厘厘?,不怕耙耙没齿,就怕厘厘没底。而他家里那个贤内助的厘厘底,只怕你用金刚石,也难以钻出一个小孔。两口子就凭着辛勤的劳动,和细水长流的生活,早在18年前(1995),就把他家里的门房厢房一线起全都盖起来了。尽管他既要赡养父母,又要供子女上学,他家的生活,依旧过得相当滋味。
然而,就在他刚刚进入不惑之年,正要准备大力发展设施大棚的时候(2003年),一场突发性脑中风,却让他住进了市中心人民医院。虽经医生多方治疗,毕竟元气大伤,心中的宏伟蓝图,不免成为泡影。
出院后,尽管自己的生活安全能够自理,可左臂和左腿,仍有微恙。医生告诫他不能参加体力劳动,但必须长期坚持锻炼。对医生这一告诫,虽然内心十分不服,可他也清楚不听医生话的后果。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利用引黄渠埝和大运路坡穿村而过天然草场的优势,仍然养羊。同时利用放羊机会,坚持锻炼身体。他和贤内助一商量,一拍即合,老婆还表示,你就专管放牧,填圈出粪的重活由我承包。
羊很快就买回来了。只是刚开始他只买了6只母羊,一只公羊,为了不损伤村民们的庄稼,他租用了引黄渠旁一家废弃纸厂的厂房,让两位老人留在家里,他和他的贤内助,就都住进了厂房。这样羊一出门就上引黄渠埝,绝对不会损伤庄稼。
刚开始,他一个人7只羊,一天放两响,倒也十分轻松,确实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殊不知羊繁殖力较强,常言道母生母十年生千五,到第二年年终,羊群一下子发展到30多只,还不算已出售的8只膘羊。他一个人就觉得有点紧张。因为家里还有承包田,他又不愿意拉他的贤内助,他就养了一条狗。也该他发财,他养的那条狗既精灵又听话,竟然还能猜谋到他的心中,只要他头一摆手一指,狗就急忙跑过去替他撵羊,狗就像他的一个卫士,白天跟上羊群在周围不停地走动,以防小公羊到处乱跑,夜晚卧在羊圈门外,防贼盗羊。有次我从官庄村归来,自行车一骑下洗马村南大运路桥坡,正好碰见他在路坡上放羊。他那一群洁白如雪的绵羊,个个膘肥体壮。出于对他的敬佩,我就下车站在坡边,一边看他的羊群,一边和他闲谈。他那狗见我和他的主人谈的很亲热,也跑过来想听听我和他主人说些什么。便蹲在我的对面地上,两只眼死死的盯着我,也可能是它是害怕我走时牵他的羊。狗一离群,那些大小公羊,一下子就张狂起来了:你抵它的头,它抵你的头,撅起尾巴在群内乱蹦乱跳,有的竟跑到路坡下,想吃地里的庄稼。淼绪发现后,对着他的狗只是把头一摆,那狗急忙站起身,先是一扭身对着坡下那只半大的公羊“汪汪汪”叫了三声,算是警告,而后就快速跑下路坡,想狠狠惩罚一下那个不守群规的家伙。可此时那只想到庄稼地里解口馋的公羊,早就归到群里去了,低着头乖乖地在那里吃草。我真佩服他这两下子,无论干啥都比别人要好。
眼下淼绪的羊群,已发展到50余只,他说他只能保持这么大的规模,他和他的狗就能把羊群护好。群里也只保留15个繁殖的好母羊,每年生上30多只羔羊,出售30多只肉羊,再加上羊毛羊粪的收入,保证拿回4万块钱,这也就行了。
一个脑中风病患者,每年竟能拿回这么一笔不菲的收入,这在我们村里和他同病的人群中,再无第二。就连那些年轻小伙子,能够比上他的,人数也不太多。更让他高兴的是,常年跟上羊群,在大自然环境中,四肢不挺起的锻炼,再加上平时的科学饮食和药物治疗,病情大为好转。他贤内助种地有时忙不过来给羊圈填土,他也完全能够独立去干,我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引用《孟子》一句话,那就是“衷心悦而诚服也”。 刘学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