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小事谈起
早接一亲戚小字辈请柬,邀我去他处参加婚礼,行前,老伴问我:“红包准备好了吗?”我反感似地回答:“我连这点事都需别人提醒吗?”老伴冤屈似地既对着我、也对着女儿说:“俺怕你忘记,提醒你还不对吗?”女儿也说:“是啊,你忘不了是你的事,别人提醒是为你好,怕你万一忘了啊,我有时也遇到不需别人担心而别人也提醒的事,我觉得应该。哎,你这人真是......”我对此虽未反驳,但并未接受,也不满意。
类似这样的事,现实中不乏存在,恐怕也不只是我会遇到。例如炒菜时别人问:“你放盐了吗?”开汽车上路前,别人问:“你加上油了吗?”去商店买东西,也会问:“你带钱了吗?”如此类推的话,可能还有如办理需证件的事,会问你“带身份证了吗?”甚至战士上了火线问你“压上子弹了吗?”......乍听,这是很正常、在理又难免的普通事,我却不这样看法,因而对此不适应,甚至有些反感。总觉得这是把人看“扁”了、瞧不起人、并有讥讽味道的表现。因为上面说的那些事例,是成年人的事,也就是独立于社会上的正常人,且不说他是做什么工作(事业)的,即使没有规定的标准,最低也必须有不需别人提醒自己能够做好一件事的能力,也可叫职责。试想,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有关的情节都需别人提醒,那还算正常人吗?假若你干的是有关国家大事的“事”,问题就更大了,那么只能是:不是不让你干,就是你因此会受到处理,你自己也不敢干这工作!即使干的是家庭琐碎“小事”,这样要求也是有利无弊的,有何不好?
所以,我不赞成“别人”提醒,我赞成放手并鼓励其去做,“别人”可监督或做不好是事后揭露(大事处理),这与平时正面教育和事前交代做法、提出严格要求是两码事。退一步讲,经常如此提醒,会助长其依赖性和做事不严格;照我说的做法,会使其增强自尊(自信)心,牢记教训,养成严格作风。我未退休还在岗位时,就以这种观点对待这类人和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同志们开始有感觉,后来渐渐地适应了,而且有的同志潜移默化地仿照起我的观点和做法来了,还说这是成功的经验。
其实我这个观点和见解,是从毛主席说的“我赞成人死了不开追悼会,要开庆祝会,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不是原话,是这个意思。)这段话受到启迪而萌发的。毛主席也是哲学家,按哲学论点,事物是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照此原理,对某些事物可以辩证地看和对待,从多个角度考虑,这是我的粗浅体会,如硬与哲学相联系的话,也应加上“山寨”二字,不怕见笑,还望老师和朋友们指教。
(山东临沂 宋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