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流动医院’开到家门口”有感
王志英
“4月16日清晨6时许,市区的薄雾还未散尽,由吕梁市人民医院驶出的两台 “健康中国流动医院”专业车辆,趁着薄雾深入到几十公里外的临县开始了一天的“特殊”工作。”(《山西日报》2014.4.17报道)
这个“特殊”工作就是把医院开到乡下,特别是偏远山区,真正为老百姓送医疗、送健康、办实事。让“看病难”便成“看病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看上“城市大医院里的好大夫”。“流动医院”的医生有近30名,涉及中医科、骨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11个科室,还带有放射、超声、心电等医疗仪器20多台。直到中午12时,活动现场还是人山人海,前来看病的群众络绎不绝……
真是令人欣慰,看得出这是我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硕果。不但应予充分肯定,而且建议在各地推而广之。
不过,在推广过程中,一定要不作秀,也不一阵风,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办真事、办实事,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
过去,我们不是也搞过文化、科技、医疗等“四下乡”活动吗?效果如何呢?如果认真检查起来,可以这样说,在不少地方,搞的多是形式主义,而且一年只搞一次、顶大两次,也只搞一、两个村。“四下乡”活动到农村后也是只发发资料,搞搞咨询,走走过场,水过地皮湿,绝大多数不解决实际问题。现在,要推广 “流动医院”,就要来真的、动实的,实打实检查,实打实看病,做到有检查、有治疗、有结果。还要建立回访制度,负责到底。有些病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好的,“流动医院”就要为病人建档,实行负责到底制,或将病人带回医院,或和病人预约治疗,将病人的病治好为止。现在城里大医院多了,卫生局要负责协调工作,可以一个大医院负责几个乡镇,经常定期下乡“流动”,到农村去、到山区去给老百姓治病。记得毛主席在1965年6月26日,通过对其身边保健工作人员的谈话,对卫生部的工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指示,他说:“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服务,而且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的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现在医院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适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只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人是农民。脱离群众。工作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难深的疾病上,所谓尖端。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怎样预防,怎样改进治疗,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的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后来人们把这次谈话称之为“六·二六指示”。在“六·二六指示推动下,中国农村广泛地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身的三级(县、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几年前又实行了新农合制度,情况好转多了。但我们必须承认,农村医生远不如城市大医院医生的素质高、农村医院的设备也远不如城市大医院的设备好,所以,城市大医院都应该像吕梁市人民医院那样,建立“健康中国流动医院”,定期到农村去、到山区去给老百姓看病,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历史也证明,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符合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对端正医疗卫生工作的服务方向,调整卫生经济政策,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的导向和引力作用,是我国卫生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这就是我读了2014年4月17日《山西日报》“‘流动医院’开到家门口”的感想和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