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小看一块小小的月饼,它里面的故事可着实不少。月饼的产生、普及、变迁历程,品来好似一部中国简史。
在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嫦娥奔月,后羿制饼”的故事是有关月饼起源的最早传说,人们用嫦娥喜食的月饼供奉独居月宫的月神,表达了人们敬天、奉祖的宗教礼仪。
据说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有吐鲁番人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唐高祖所称胡饼就是月饼的原型。到北宋时,胡饼在宫廷内流行,故又称宫饼,后流传到民间,俗称“小饼”和“月团”。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首次出现“月饼”一词。而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则始于元末,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方法将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朱元璋建国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中:“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正是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更为丰富,制作也越来越精细,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居民所喜爱。
多年来月饼以圆形为主,虽也有方形或其他形状的,但人们最为认可的月饼形状还是圆形,因为这寄托了人们“人月两圆”的美好憧憬,在皎洁的月光下,品着月饼、与亲人共叙天伦,实在是人间美事。
作者:彬县法院 程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