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洛南拜访仓颉庙之前,一友人就喋喋地告诉我,说洛南境内洛河河道里到处都是如字一样的石头,仓颉就是受这些石头启发先造出了二十八个字,然后演化出了中国的文字。还说中国争名人名地的事很多,唯有仓颉造字的地方是没有人争的,大家都认为在洛南。我并不认同他的说法,因为我早就知道争仓颉造字的地方很多,比如河南的洛宁、陕西的白水。想他一定是受了洛南人的“蛊惑”,自己是定然说不出此话的,也足以见证洛南人对于“仓颉造字故里”的坚定信念。
逆洛河而上,洛南境内的洛河河道里确有几块个头不小的石头,河岸边也有一些所谓的“字石”,那不过是人们的一些想象而已,我怎么也看不出所谓的“星”字“福”字来,倒是河道里的一只“乌龟”特别的形似,友说,这就是传说中驮着仓颉造的二十八个字从洛河下游出来的那只乌龟,只是它现在还静静地躺在洛南县的这处河道里,任河水干涸、澎湃,依然故我,不知过了N年。
洛南的仓颉庙位于洛南县保安镇对面的一个山峪口,峪口处有一座七八米高的牌楼,牌楼左边有一块高不足二米的石碑,碑正面上方有“仓圣”二字,二龙围绕,下方有曾任陕西省省长的程安东先生的题词“研究仓颉造字,振兴民族文化”。过牌楼向内百十米处便是仓颉庙所在之地。仓颉庙的背后有一处房院,是焦沟林场的办公场所;庙对面,隔路可见一处与仓颉庙规模相仿的庙宇,挂着“三皇庙”的匾额;庙下方有几块残缺但文字还算完整的石碑,有“竹林寺重修碑记”之类的文字。
庙三间,建在一处四五米高的自然台地上,迎面的两根廊柱上有一幅对联:“轩皇呈瑞上洛地,凤鸟献图玄扈山”。以此看来,此地当为上洛地,此山应叫玄扈山。庙的门窗全是镂空花格结构,门上雕有花鸟、瑞兽之类的图案,栩栩如生。入内,三间相连,自成一体。迎面是长着四只眼的仓颉塑像,这正应着仓颉四眼双瞳的传说,但四只眼离得太近让人老有花眼的感觉。塑像两边有幅对联:德巍巍辟文明万古沾泽,功赫赫造汉字千秋伟业。有两位书童分立左右,捧着文房四宝。庙内两边的山墙脚靠着很多石碑,都是近代的一些碑刻,字迹清晰,如“修建仓圣祠捐资碑记”、“首届仓颉历史文化艺术节功德碑”等。有几块“诗碑”上的诗道出了仓颉造字的概要,录二首在此。其一:黄帝南巡幸洛州,史官仓颉偕帝游。阳虚山上观鸟迹,元扈摩崖万古流。其二:仓颉授书趾,元扈山背阴。达官频登临,百姓不堪忍。借雷灭字迹,民间有拓文。王森文知县,许庙石碑刻。二十八个字,今在博馆内。世称方块好,文化数精髓。盛世多良牧,师圣永放辉。结绳记事了,文明千古存。
按史料说,仓颉造书两卷,隋时失于兵火,现存只有二十八字。这二十八字有多种破译版本,宋代时有人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二十八个字的本身已包含了汉字构成法中的象形、会意方法。当代西安谢子展先生破译为:“之己之乙,虚乎篝友,所奉米牲,戊刉(jī)卉(niè)酿,有犬背隹(zhuī),支鼓益血,亡弔渊朱。文意是:从己日至乙日一连七天,在虚、扈之地以篝(篝火)祭祭友。所奉祭的有米、牲,持盾牌起舞并杀母羊,有美酒,有犬下面有鸡,置鼓为乐,请享用鲜血。弔祭在渊中的丹朱。”
据说,阳虚山下有石刻的仓颉手书二十八字迹。建于汉代,位于陕西白水县东北30公里处的一座仓颉庙内,有一块由清乾隆时期白水知县梁善长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十月摹制的《仓圣鸟迹书碑》,黑色的石头上刻着28个古怪的符号,既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
洛南人为了铭记仓圣造字的伟大盛举,道光元年(1821年),洛南知县王森文遍访洛邑民间,征得拓印真本,临摹并勒石,树碑于保安镇阳虚山下的许家庙村,碑高1.6米,宽0.65米,正面题额为“龟凤呈瑞”,下大书“仓颉授书处”;背面题额为“阳虚鸟迹”,下书仓颉所造二十八字。光绪四年(1878年)县令讷敏、光绪五年(1879年)县令伊允桢先后于洛南县城东街建仓圣祠一座,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同时将“仓颉授书处”原碑自许家庙村移至祠内,并加盖碑楼,筑砌碑座,供奉于祠左侧。现碑已移存县博物馆内,断为两块,个别字迹剥蚀严重,模糊不清。
仓颉,何须人也?竟引的这么多地方如此争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中国文字的缔造者,人文始祖。据说,有一次他代黄帝南巡,走到阳虚山下玄沪水入洛处,忽见一只灵龟背负井然有序的丹甲青文向他走来,早已谋划着摆脱结绳记事困扰的他受此龟板纹理启示,遂下定决心,创造文字。他带上龟板,登上阳虚山,在半山坡筑起一座高台,住下来,细研龟板纹理、俯视洛河沙滩上鸟兽足迹、仰观大自然各种形态,暝思苦想多年,终于创造出了中国的第一代古汉字——象形文字。
文字决然不会是一个人可以创造的,它一定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仓颉造字更多的是传说,我倒很相信他是文字最初的创意者和造字方法的制定者。据说,仓颉造出汉字之后,天地以为再也没有秘密可言了,忧愁而成暴雨,感动而降谷物;鬼和龙也害怕了,鬼大哭,龙藏起来再也不敢现身了。这些传说,无非是想说文字的创造是一件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大事情,这我倒是十分的赞成。
真正的仓颉并不象友人所述无人争夺,而是争夺甚烈。很多地方都自称是仓颉造字的地方。最引人注目的除了洛南,还有河南的洛宁和陕西的白水,西安市也有仓颉造字台遗址。
河南洛宁的仓颉造字台遗址位于洛宁县兴华乡阳虚山的半坡上,台高3.4米,周长13.5米,上顶直径3.3米。《河图玉版》中云:“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沪(扈)洛油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一是阳虚山,洛南人认为此山在洛南县保安镇境内,此处还有元扈山,史传只有元扈水;二是“元扈”与“玄扈”,“元扈”本为“玄扈”,清代为避康熙皇帝玄烨讳而改“玄”为“元”,字不同意相通,故清代以后典籍中作“玄扈”称“元扈”。
陕西白水的争夺更是厉害,史料丰富,遗址充足。白水的县情介绍里就明确说道,《路史·国名纪》云:“古国有阳武。考仓颉庙碑记,仓颉为黄帝时诸侯,今阳武村地,疑即仓颉所封。”
“西汉,景帝时废白水县,建粟邑县(县址在今县城西北七十五里一带,以仓颉造字天雨粟取名)”。白水还有仓颉庙和仓颉墓,仓颉庙位于陕西白水县城东北约35公里一个叫史官村的地方,在仓颉墓的前方,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庙内有古柏50余颗。仓颉墓位于仓颉庙后,为一圆形土堆,周长44.1米,高32米。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文字学家也认为白水才是仓颉造字的发源地,因为“源泉”的泉字拆开就是“白水”二字。
西安市也有仓颉造字台遗址,位于长安区郭杜街道办恭张村东南,是一座夯土台,外包一层青砖,高约10米、周长100米。南面有一宽8米的45度斜坡,中间是3米多宽的水泥抹面,上书2米见方的“仓颉造字台”5个隶书体雕塑大字。据传此台建于隋代,唐中宗以后逐渐破败。到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在造字台前立《仓颉造字台》石碑一通。 |